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征和二年(庚寅,公元前九一年)
春,正月,下贺狱,案验;父子死狱中,家族。以涿郡太守刘屈氂为左丞相,封澎侯。屈氂,中山靖王子也。
夏,四月,大风,发屋折木。
闰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及皇后弟子长平侯伉皆坐巫蛊诛。
上行幸甘泉。
初,上年二十九乃生戾太子,甚爱之。及长,性仁恕温谨,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己;而所幸王夫人生子闳,李姬生子旦、胥,李夫人生子髆,皇后、太子宠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上觉之,谓大将军青曰:“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大将军顿首谢。皇后闻之,脱簪请罪。太子每谏证伐四夷,上笑曰:“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
【诗句】
春,正月,下贺狱,案验:父子死狱中,家族。以涿郡太守刘屈氂为左丞相,封澎侯。屈氂,中山靖王子也。
夏,四月,大风,发屋折木。
闰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及皇后弟子长平侯伉皆坐巫蛊诛。
上行幸甘泉。
初,上年二十九乃生戾太子,甚爱之。及长,性仁恕温谨,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己;而所幸王夫人生子闳,李姬生子旦、胥,李夫人生子髆,皇后、太子宠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上觉之,谓大将军青曰:“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
大将军顿首谢。皇后闻之,脱簪请罪。太子每谏证伐四夷,上笑曰:“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
【译文】
春季,正月,汉武帝将贺罪人关入狱进行审问,经过查证,父子二人都死于狱中。因此,汉武帝任命涿郡太守刘屈氂为左丞相,并封他为澎侯。刘屈氂是中山靖王的儿子。
夏季,四月初,发生大风暴,房屋被吹倒,树木折断。
闰五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以及皇后的弟子长平侯刘伉因巫蛊事件被杀。
汉武帝驾到甘泉宫。
当初,汉武帝在二十九岁的时候才生下戾太子,非常喜爱他。等到戾太子长大成人,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汉武帝觉得他的才能不足,不像自己;而自己所宠爱的王夫人的儿子刘闳,李姬的儿子刘旦、刘胥,李夫人的儿子刘髆,皇后和太子的宠爱逐渐减少,常常心中不安。汉武帝发觉了这一点,就对大将军霍去病说:“汉朝的各种政事刚刚开始建立,加上周边四夷侵凌中原,我如果不改变既定的制度,后世就没有办法治理;如果不出动军队讨伐四方外族,天下就不会安定。像这样做事情不得不动用百姓。将来如果真的像我现在这样做,就会走上秦朝的道路。太子性情沉稳稳重喜欢清静,一定能够使天下太平,不会让我感到担忧。我想要找一个恪守礼法的君主,哪有比得上太子更好的呢?听说皇后对太子有不满的想法,这难道是真的吗?你可以用言语来开导她。”大将军霍去病叩头拜谢。皇后听说后,摘下发簪请求处罚。太子经常劝阻和证明汉武帝不要对外用兵。汉武帝笑着说:“我应该承受战争的艰辛,让安乐留给你们,这不也可以吗?”
【赏析】
此诗记述的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些重大事件。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改革社会。他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提倡节俭和廉洁奉公。然而,他的这些做法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对和不满,特别是贵族阶层和皇族成员。他们担心自己的特权地位会受到威胁,因此纷纷上书皇帝,要求停止新政策。汉武帝对这些人的指责表示愤怒,认为他们是无理取闹。然而,他也意识到这些人的诉求并非空穴来风,于是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行为。
这首诗描述了汉武帝在处理这些政治问题时的态度和方式。他对贵族们的指责表示愤怒,认为他们的诉求无理取闹;但他也理解这些人的诉求并非空穴来风,于是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行为。这种矛盾的心态反映了汉武帝的复杂性和多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