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太始二年(丙戌,公元前九五年)
春,正月,上行幸回中。
杜周卒,光禄大夫暴胜之为御史大夫。
秋,旱。
赵中大夫白公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馀顷,因名曰白渠;民得其饶。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太始三年(丁亥,公元前九四年)
春,正月,上行幸甘泉宫。二月,幸东海,获赤雁。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而还。
是岁,皇子弗陵生。弗陵母曰河间赵婕妤,居钩弋宫,任身十四月而生。上曰:“闻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门曰尧母门。
臣光曰:为人君者,动静举措不可不慎,发于中必形于外,天下无不知之。当是时也,皇后、太子皆无恙,而命钩弋之门曰尧母,非名也。是以奸臣逆探上意,知其奇爱少子,欲以为嗣,遂有危皇后、太子之心,卒成巫蛊之祸,悲夫!
资治通鉴·卷二十二·汉纪十四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太始二年(丙戌,公元前九五年)
春,正月,上行幸回中。
杜周卒,光禄大夫暴胜之为御史大夫。(注释:杜周是南阳人,任廷尉,负责审理狱事;暴胜之接替了杜周的职位,成为御史大夫)。
秋,旱。(注释:秋季干旱)
赵中大夫白公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馀顷,因名曰白渠;民得其饶。(注释:赵中大夫白公建议挖开渠道引泾水从谷口到栎阳注入渭水,长200里,灌溉了4500多顷农田,因此命名为“白渠”。)
《资治通鉴》记载:“赵中大夫白公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顷,因名曰白渠。”这是汉武帝时期的一项水利工程。当时,赵中大夫白公建议挖开渠道引泾水从谷口到栎阳注入渭水。这项工程全长200里,灌溉了4500多顷农田。因此,这项工程被命名为“白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