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昌邑王废,霍光与张安世诸大臣议所立,未定。丙吉奏记光曰:“将军事孝武皇帝,受襁褓之属,任天下之寄。孝昭皇帝早崩亡嗣,海内忧惧,欲亟闻嗣主。发丧之日,以大谊立后,所立非其人,复以大谊废之;天下莫不服焉。方今社稷、宗庙、群生之命在将军之壹举,窃伏听于众庶,察其所言诸侯、宗室在列位者,未有所闻于民间也。而遗诏所养武帝曾孙名病已在掖庭、外家者,吉前使居郡邸时,见其幼少;至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愿将军详大义,参以蓍龟岂宜,褒显先使入侍,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天下幸甚!”杜延年亦知曾孙德美,劝光、安世立焉。
秋,七月,光坐庭中,会丞相以下议定所立,遂复与丞相敞等上奏曰:“孝武皇帝曾孙病已,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庙,子万姓。臣昧死以闻!”皇太后诏曰:“可。”光遣宗正德至曾孙家尚冠里,洗沐,赐御衣;太仆以軨猎车迎曾孙,就斋宗正府。庚申,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已而群臣奏上玺绶,即皇帝位,谒高庙;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
资治通鉴 · 卷二十四
汉纪十六
春,二月,诏减口赋钱什三。此诏旨在减轻百姓负担,促进社会和谐。
秋,七月,光坐庭中,会丞相以下议定所立。光与群臣商议,决定立曾孙病已为嗣,以彰显孝昭皇帝之德,使天下知晓。病已年仅十八,师从《诗》、《论语》,且有仁爱之心,被选为继位之人。
八月,皇太后诏令:“可。”遂派遣宗正至病己家尚冠里,洗沐更衣,赐予御衣。同时,由太仆驾车前往宗正府迎娶病已。庚申日,病已入宫见皇太后,被封为阳武侯。随后,群臣上奏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
赏析:
此次事件展示了霍光的果断与智慧。在面对国家未来继承人的问题时,他不仅考虑到了国家的稳定和长远发展,还注重民心向背。通过选择具有仁德、孝顺及治国能力的人作为皇位继承人,霍光确保了新皇帝能够继承并发扬孝昭皇帝的遗志,维护汉朝的长远利益。此举不仅体现了其政治眼光的深远,也反映了他对国家未来的信心与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