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五将军发长安。匈奴闻汉兵大出,老弱奔走,驱畜产远遁逃,是以五将少所得。夏,五月,军罢。度辽将军出塞千二百馀里,至蒲离候水,斩首、捕虏七百馀级;前将军出塞千二百馀里,至乌员,斩首、捕虏百馀级;蒲类将军出塞千八百馀里,西至候山,斩首、捕虏,得单于使者蒲阴王以下三百馀级。闻虏已引去,皆不至期还。天子薄其过,宽而不罪。祁连将军出塞千六百里,至鸡秩山,斩首、捕虏十九级。逢汉使匈奴还者冉弘等,言鸡秩山西有虏众,祁连即戒弘,使言无虏,欲还兵。御史属公孙益寿谏,以为主可。祁连不听,遂引兵还。虎牙将军出塞八百馀里,至丹馀吾水上,即止兵不进,斩首、捕虏千九百馀级,引兵还。上以虎牙将军不至期,诈增卤获,而祁连知虏在前,逗遛不进,皆下吏,自杀。擢公孙益寿为侍御史。

诗句“祁连将军生暮愁”出自宋朝诗人陈杰的《题王书史百雁图》。诗中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也透露出深深的历史感慨和对战争的思考。以下是对该古诗文内容的解读:

  1. 诗歌原文
    黄芦落木寒飕飗,平水咎断江天来。
    嗷嗷累百来未休,宛颈相乐飞相求。
    不肯为渠作书邮。
    南去云峰有尽头,北归矰弋正多忧。
    冥鸿高哉犹无俦,祁连将军生暮愁。

  2. 诗意解析

  • 黄芦落木:描述了边塞荒凉的景象,黄芦是芦苇,落木指落叶,这里可能暗示了季节的更替与边疆的萧索。
  • 寒飕飗:表达了气候的严寒和自然的严酷,给人一种凛冽的感觉,增强了边地艰苦的环境感受。
  • 嗷嗷累百来未休:描绘了边境上百姓因战乱而疲惫不堪的生活状态,表达了战争带来的无尽苦难。
  • 不愿为敌作书邮:反映了士兵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不满与厌恶。
  • 南去云峰有尽头:虽然士兵们向南行进,但前方的道路似乎没有尽头,象征着他们无法摆脱的战争困境。
  • 北归矰弋正多忧:北方的归途充满危险,弓箭手们时刻警惕着敌人的追捕,展现了战争环境下的紧张气氛。
  • 冥鸿高哉犹无俦:比喻那些能够远走高飞、不受战乱影响的隐士或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这些人物的敬仰。
  • 祁连将军生暮愁:直接点明了这首诗的主题,祁连将军在边境上的忧愁与无奈,以及他对战争结果的深深忧虑。
  1. 主题探讨
  • 这首诗通过描述边塞的寒冷、战事的残酷以及士兵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 祁连将军的形象体现了古代将领在战争中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的忧愁不仅仅是个人的困境,更是整个国家命运的象征。
  • 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述和对士兵心理的刻画,诗人陈杰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呼吁人们珍惜和平,避免悲剧的发生。
  1. 文化背景
  • 宋朝时期,国力强盛,但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时,不得不采取防御策略。陈杰作为宋代文人,他的作品自然融入了这一历史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 艺术特色
  • 诗歌采用了对比、夸张等手法,如“黄芦落木”、“寒飕飗”等,形象地传达了边塞的恶劣环境和人民的艰辛生活。
  • 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寥寥数语便能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1. 历史影响
  • 《题王书史百雁图》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后人的一种警示,提醒人们珍惜和平,避免战争的再次发生。
  • 该诗在中国诗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杰的《题王书史百雁图》不仅是一首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场景的诗歌,更是一种深刻的历史感悟和对和平的呼唤。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历史背景,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对和平与生命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