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宗孝宣皇帝中神爵三年(壬戌,公元前五九年)
春,三月,丙辰,高平宪侯魏相薨。夏,四月,戊辰,丙吉为丞相。吉上宽大,好礼让,不亲小事,时人以为知大体。
秋,七月,甲子,大鸿胪萧望之为御史大夫。
八月,诏曰:“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今小吏皆勤事而俸禄薄,欲无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吏百石已下俸十五。”
是岁,东郡太守韩延寿为左冯翊。始,延寿为颍川太守,颍川承赵广汉构会吏民之后,俗多怨雠。延行改更,教以礼让;召故老,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卖偶车马、下里伪物者,弃之市道。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表孝弟有行,修治学官,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武,设斧钺、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乡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阡陌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吏无追捕之苦,民无箠楚之忧,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其县尉至自刺死。及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延寿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由是入为冯翊。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十六 ·汉纪十八
译文:中宗孝宣皇帝中神爵三年(壬戌,公元前五九年)
春,三月,丙辰,高平宪侯魏相薨。夏,四月,戊辰,丙吉为丞相。丙吉上疏宽大为政,好礼让,不亲小事,时人以为知大体。秋,七月,甲子,大鸿胪萧望之为御史大夫。八月,诏曰:“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今小吏皆勤事而俸禄薄,欲无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吏百石已下俸十五。”是岁,东郡太守韩延寿为左冯翊。始,韩延寿为颍川太守,颍川承赵广汉构会吏民之后,俗多怨雠。延行改更,教以礼让;召故老,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卖偶车马、下里伪物者,弃之市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汉中宗孝宣皇帝时期的官员任免和治理情况。其中涉及的官员包括高平宪侯魏相,丞相丙吉,御史大夫萧望之,东郡太守韩延寿等。这些人物在政治生活中的表现和贡献对于理解汉代的官场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诗中提到的魏相去世,说明他在担任高平宪侯期间对国家有一定的贡献,但在任职期间因某些原因去世,这反映了古代官员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丙吉被任命为丞相后,他上疏提倡宽松的政治环境,反对奢侈浪费,主张以节俭为政,这种作风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主张减轻百姓的负担,避免过度征税和劳役,体现了一种务实的政治理念。
随后的萧望之成为新任御史大夫,他的任命可能意味着朝廷希望加强监察体系,确保官员的廉洁自律。这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清廉政治的需求和期望。
韩延寿作为东郡太守,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改善吏治、教育民众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社会的状况。他的政绩得到了百姓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时期汉朝官员的任免和治理情况,展示了当时政治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官员的责任和使命。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描述和评价,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贡献和影响,从而对中国古代历史有更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