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成皇帝上之上阳朔元年(丁酉,公元前二四年)
春,二月,丁未晦,日有食之。
三月,赦天下徒。
冬,京兆尹泰山王章下狱,死。
时大将军凤用事,上谦让无所颛。左右尝荐光禄大夫刘向少子歆通达有异材,上召见歆,诵读诗赋,甚悦之,欲以为中常侍;召取衣冠,临当拜,左右皆曰:“未晓大将军。”上曰:“此小事,何须关大将军!”左右叩头争之,上于是语凤,凤以为不可,乃止。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诸曹,分据势官,满朝廷。杜钦见凤专政泰重,戒之曰:“愿将军由周公之谦惧,损穰侯之威,放武安之欲,毋使范雎之徒得间其说。”凤不听。
时上无继嗣,体常不平。定陶共王来朝,太后与上承先帝意,遇共王甚厚,赏赐十倍于它王,不以往事为纤介;留之京师,不遣归国。上谓共王:“我未有子,人命不讳。一朝有它,且不复相见,尔长留侍我矣!”其后天子疾益有瘳,共王因留国邸,旦夕侍上。上甚亲重之。大将军凤心不便共王在京师,会日食,凤因言:“日食,阴盛之象。定陶王虽亲,于礼当奉籓在国;今留侍京师,诡正非常,故天见戒,宜遣王之国。”上不得已于凤而许之。共王辞去,上与相对涕泣而决。

资治通鉴·卷三十 汉纪二十二

孝成皇帝上之上阳朔元年(丁酉,公元前二四年)

春,二月,丁未晦,日有食之。

三月,赦天下徒。

冬,京兆尹泰山王章下狱,死。

时大将军凤用事,上谦让无所颛。左右尝荐光禄大夫刘向少子歆通达有异材,上召见歆,诵读诗赋,甚悦之,欲以为中常侍;召取衣冠,临当拜,左右皆曰:“未晓大将军。”上曰:“此小事,何须关大将军!”左右叩头争之,上于是语凤,凤以为不可,乃止。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诸曹,分据势官,满朝廷。杜钦见凤专政泰重,戒之曰:“愿将军由周公之谦惧,损穰侯之威,放武安之欲,毋使范雎之徒得间其说。”凤不听。

时上无继嗣,体常不平。定陶共王来朝,太后与上承先帝意,遇共王甚厚,赏赐十倍于它王,不以往事为纤介;留之京师,不遣归国。上谓共王:“我未有子,人命不讳。一朝有它,且不复相见,尔长留侍我矣!”其后天子疾益有瘳,共王因留国邸,旦夕侍上。上甚亲重之。大将军凤心不便共王在京师,会日食,凤因言:“日食,阴盛之象。定陶王虽亲,于礼当奉籓在国;今留侍京师,诡正非常,故天见戒,宜遣王之国。”上不得已于凤而许之。共王辞去,上与相对涕泣而决。

赏析:

本篇记汉成帝时期政治斗争的激烈和残酷,特别是王凤与刘向父子之间的权力博弈以及定陶王被召回的故事。文章通过描述一系列事件,展现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文章开篇提到了春季发生的日食现象。这不仅是自然界的一个小插曲,也可能预示着某种变化或警示。这种自然现象常常被视为不祥之兆,因此在古代文化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文中提到三月的赦免活动。这是一次重要的政治调整,表明统治者试图通过赦免来缓和社会矛盾或恢复社会秩序。然而,赦免的范围和影响有限,无法根本解决政治危机。

进入冬季,焦点转移到了京兆尹、泰山人的王章身上。他被指控犯下严重罪行,最终被捕并受到严厉惩罚。这一事件反映了朝廷内部的矛盾和权力斗争,也暗示了某些官员可能滥用职权或触犯法律。

文章以王凤的决策为结尾。他决定召回定陶王回到封地,这一决策反映了他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和对权力的控制欲望。同时,这也展示了王凤与其他大臣之间的权力博弈和策略选择。

这篇历史文献通过对一系列事件的叙述,展示了汉成帝时期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状况。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当时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参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