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河平之际,许、班之贵,倾动前朝,熏灼四方,女宠至极,不可上矣;今之后起,什倍于前。废先帝法度,听用其言,官秩不当,纵释王诛,骄其亲属,假之威权,从横乱政,刺举之吏莫敢奉宪。又以掖庭狱大为乱阱,榜棰C170于砲烙,绝灭人命,主为赵、李报德复怨。反除白罪,建治正吏,多系无辜,掠立迫恐,至为人起责,分利受谢,生入死出者,不可胜数。是以日食再既,以昭其辜。
“王者必先自绝,然后天绝之。今陛下弃万乘之至贵,乐家人之贱事,厌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字,崇聚僄轻无义小人以为私客,数离深宫之固,挺身晨夜,与群小相随,乌集杂会,饮醉吏民之家,乱服共坐,流湎枼嫚,溷淆无别,黾勉遁乐,昼夜在路,典门户、奉宿卫之臣执干戈而守空宫,公卿百僚不知陛下所在,积数年矣。
资治通鉴·卷三十一·汉纪二十三
“建始、河平之际,许、班之贵,倾动前朝,熏灼四方,女宠至极,不可上矣;今之后起,什倍于前。废先帝法度,听用其言,官秩不当,纵释王诛,骄其亲属,假之威权,从横乱政,刺举之吏莫敢奉宪。又以掖庭狱大为乱阱,榜棰C170于砲烙,绝灭人命,主为赵、李报德复怨。反除白罪,建治正吏,多系无辜,掠立迫恐,至为人起责,分利受谢,生入死出者,不可胜数。是以日食再既,以昭其辜。”
诗句释义:
- 建始、河平之际,许、班之贵,倾动前朝,熏灼四方:指的是许氏和班氏在汉武帝时期非常得宠,他们的权势甚至能影响朝廷的决策。
- 今之后起,什倍于前:表示现在的情况比过去更加严重。
- 废先帝法度,听用其言:意思是废弃了先帝制定的法律和制度,听任他们的话。
- 官秩不当,纵释王诛:官位不恰当,放纵地免除了王族和功臣的处罚。
- 骄其亲属,假之威权:骄傲自己的亲属,滥用自己的权势。
- 从横乱政:指各种政治上的混乱。
- 刺举之吏莫敢奉宪:指那些负责纠察官员都不敢执行法律。
- 又以掖庭狱大为乱阱:又用掖庭宫的监狱来制造祸害。
- 榜棰C170于砲烙:用刑杖敲打和焚烧犯人。
- 反除白罪,建治正吏:反而赦免了那些罪行严重的官员,建立了正直的官员制度。
- 多系无辜,掠立迫恐:很多人被冤枉或被迫恐惧。
- 昼夜在路,典门户、奉宿卫之臣执干戈而守空宫:日夜奔波在外,管理家务的大臣拿着武器守护着空无一人的宫殿。
- 公卿百僚不知陛下所在:朝廷中的公卿百官都不知道皇帝在哪里。
译文:
在汉武帝时期,许氏和班氏非常得宠,他们的权力甚至能影响朝廷的决策。然而,现在的情况比以前更为严重。皇帝放弃原来的法律和制度,只听任他们的话,对官位不恰当、纵容王族和功臣的人视而不见。皇帝骄傲自己的家族和亲属,滥用自己的权力。政治上出现了各种混乱,负责纠察的官员都不敢执行法律。又用掖庭宫的监狱来制造祸害。皇帝反而赦免了那些罪行严重的官员,建立了正直的官员制度。很多人被冤枉或被迫恐惧。皇帝日夜奔波在外,管理家务的大臣拿着武器守护着空无一人的宫殿。公卿百官都不知道皇帝在哪里。
注释:
- 建始:汉武帝的年号之一。
- 河平:汉武帝的年号之一。
- 许氏和班氏:指的是汉武帝时期的两位有权势的外戚贵族。
- 熏灼四方:形容权势极大,影响力遍及四方。
- 废先帝法度:废弃汉武帝时期制定的法律和制度。
- 废先帝法度,听用其言:废弃汉武帝时期制定的法律和制度,并听从他们的话。
- 官秩不当,纵释王诛:官职不合适,放纵地免除了王族和功臣的处罚。
- 骄其亲属,假之威权:骄傲自己的亲属,滥用自己的权势。
- 从横乱政:各种政治上的混乱。
- 刺举之吏莫敢奉宪:负责纠察的官吏都不敢执行法律。
- 又以掖庭狱大为乱阱:又用掖庭宫的监狱来制造祸害。
- 榜棰C170于砲烙:用刑杖敲打和焚烧犯人。
- 反除白罪,建治正吏:反而赦免了那些罪行严重的官员,建立了正直的官员制度。
- 多系无辜,掠立迫恐:很多人被冤枉或被迫恐惧。
- 昼夜在路:日夜奔波在外。
- 典门户、奉宿卫之臣执干戈而守空宫:管理家务的大臣拿着武器守护着空无一人的宫殿。
- 公卿百僚不知陛下所在:朝廷中的公卿百官都不知道皇帝在哪里。
赏析:
本诗描绘了汉武帝时期外戚家族的权势膨胀以及对朝廷政治的影响和破坏。通过具体的事件和行为,展现了当时政治的黑暗与混乱,以及皇帝对外戚势力的依赖和放纵,导致政治秩序的崩溃。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家族势力的担忧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