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以民为基,民以财为本,财竭则下畔,下畔则上亡。是以明王爱养基本,不敢穷极,使民如承大祭。今陛下轻夺民财,不爱民力,听邪臣之计,去高敞初陵,改作昌陵,役百乾溪,费拟骊山,靡敝天下,五年不成而后反故。百姓愁恨感天,饥馑仍臻,流散冗食,餧死于道,以百万数。公家无一年之畜,百姓无旬日之储,上下俱匮,无以相救。《诗》云:‘殷监不远,在夏后之世。’愿陛下追观夏、商、周、秦所以失之,以镜考己行,有不合者,臣当伏妄言之诛!
“汉兴九世,百九十馀载,继体之主七,皆承天顺道,遵先祖法度,或以中兴,或以治安;至于陛下,独违道纵欲,轻身妄行,当盛壮之隆,无继嗣之福,有危亡之忧,积失君道,不合天意,亦以多矣。为人后嗣,守人功业如此,岂不负哉!方今社稷、宗庙祸福安危之机在于陛下,陛下诚肯昭然远寤,专心反道,旧愆毕改,新德既章,则赫赫大异庶几可销,天命去就庶几可复,社稷、宗庙庶几可保!唯陛下留神反覆,熟省臣言!”

这首诗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大臣向当时的皇帝提出的警告。诗人首先指出了君王与百姓之间的关系,即“王者以民为基,民以财为本,财竭则下畔,下畔则上亡。”然后指出了皇帝的错误行为,如“轻夺民财,不爱民力”,这些行为导致了社会不稳定和人民的痛苦。最后,诗人呼吁皇帝能够反思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否则国家将会有危险。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国家的安危和君王的责任。诗人通过引用《诗经》中的一句话来强调统治者的责任,即“殷监不远,在夏后之世。”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君主的错误是可以被后人学习的,因此,君主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改正错误。

诗人还提到了汉朝的兴衰史,以及当前的形势。他指出,自汉朝建立以来已经经过了九代君主,共计一百九十余年,其中七位君主都遵循天道,遵守先祖的法度。然而,当前的情况是“独违道纵欲,轻身妄行”,这与历史上成功的君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人还批评了皇帝的行为,认为他违背了天意,也背离了民心。他指出,作为君主,应该关注民生,保护国家和家族的安全。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以及对皇帝责任的呼吁。它提醒皇帝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错误,以恢复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同时,它也表达了对历史和人民深深的敬意和爱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