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大夫曰:“高武侯喜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不宜奉朝请,其遣就国。”
丞相孔光,自先帝时议继嗣,有持异之隙,又重忤傅太后指。由是傅氏在位者与硃博为表里,共毁谮光。乙亥,策免光为庶人。以御史大夫硃博为丞相,封阳乡侯;少府赵玄为御史大夫。临延登受策,有大声如钟鸣,殿中郎吏陛者皆闻焉。上以问黄门侍郎蜀郡扬雄及李寻。寻对曰:“此《洪范》所谓鼓妖者也。师法,以为人君不聪,为众所惑,空名得进,则有声无形,不知所从生。其《传》曰:‘岁、月、日之中,则正卿受之。’今以四月日加辰、已有异,是为中焉。正卿,谓执政大臣也。宜退丞相、御史,以应天变。然虽不退,不出期年,其人自蒙其咎。”扬雄亦以为:“鼓妖,听失之象也。硃博为人强毅,多权谋,宜将不宜相,恐有凶恶亟疾之怒。”上不听。

诗句: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大夫曰:“高武侯喜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不宜奉朝请,其遣就国。”

译文:傅太后再次下令,要求丞相和御史大夫。她说:“高武侯喜欢迎合下属,违背朝廷命令,与前任大司空丹共同背叛朝廷,犯下重罪,不适合接受朝拜,应该被贬谪到他的封地。”

注释:傅太后(即汉元帝母),西汉时期的一位皇后。诏书是古代帝王对臣子下达的命令文书,通常由皇帝亲自起草,然后交给大臣们宣读。丞相是三公之一,负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是监察官员,负责监察百官的违法行为。这里说“丞相孔光”是被傅太后贬谪的人,因为孔光在历史上有不忠的行为和争议,所以傅太后对他进行了严厉的处罚。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汉代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复杂。傅太后作为一位皇后,能够对丞相孔光进行如此严厉的惩罚,说明她在权力斗争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忠诚、诚信等价值观的看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