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八月,莽亲之南郊,铸作威斗,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欲以厌胜众兵。既成,令司命负之,莽出在前,入在御旁。
莽置羲和命士,以督五均、六筦。郡有数人,皆用富贾为之,乘传求利,交错天下。因与郡县通奸,多张空簿,府藏不实,百姓愈病。是岁,莽复下诏申明六筦,每一筦为设科条防禁,犯者罪至死。奸吏猾民并侵,众庶各不安生,又一切调上公以下诸有奴婢者,率一口出钱三千六百,天下愈愁。纳言冯常以六筦谏,莽大怒,免常官。法令烦苛,民摇手触禁,不得耕桑,繇役烦剧,而枯旱、蝗虫相因,狱讼不决。吏用苛暴立威,旁缘莽禁,侵刻小民,富者不自保,贫者无以自存,于是并起为盗贼,依阻山泽,吏不能禽而覆蔽之,浸淫日广。临淮瓜田仪等依阻会稽长州;琅邪吕母聚党数千人,杀海曲宰,入海中为盗,其众浸多,至万数。荆州饥馑,民众入野泽,掘凫茈而食之,更相侵夺。新市人王匡、王凤为平理诤讼,遂推为渠帅,众数百人。于是诸亡命者南阳马武、颍川王常、成丹等,皆往从之。共攻离乡聚,臧于绿林山中,数月间至七八千人。又有南郡张霸、江夏羊牧等与王匡俱起,众皆万人。莽遣使者即赦盗贼,还言:“盗贼解辄复合,问其故,皆曰:‘愁法禁烦苛,不得举手,力作所得,不足以给贡税;闭门自守,又坐邻伍铸钱挟铜,奸吏因以愁民。’民穷,悉起为盗贼。”莽大怒,免之。其或顺指言“民骄黠当诛”及言“时运适然,且灭不久”,莽说,辄迁官。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翻译如下:

诗句翻译

  • 秋,八月,王莽亲自前往南郊,铸造威斗,用五石铜制成,形状像北斗。长度为二尺五寸。他想要利用威斗来压制众兵,以期获得胜利。完成后,让司命负着这个武器。在王莽外出前,它总是在前方;当王莽进入时,它总是在御座旁。
  • 王莽设置了羲和命士,负责监督五均、六筦。郡里有几个人,都是用富商的钱来运营的。他们乘坐传送车四处求利,扰乱了天下的市场。这些人与郡县官员勾结,虚报帐目,导致府库空虚。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困苦。这一年,王莽再次发布诏令,申明六筦制度。每项管理都规定了具体的条款,以防止违法。违法者甚至面临死刑。奸吏狡猾的百姓一起侵犯,民众无法安心务农。由于各种限制,人们无法耕作耕种,徭役繁重而艰难,同时因干旱、蝗虫等原因,官司难以裁决。官吏依靠苛刻暴政树立权威,利用王莽的禁令侵扰压迫小民,富人不能保护自己,穷人则无计可施。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成为盗贼。他们依仗山川湖泊,官府不能抓获并掩盖他们,他们的活动日益猖獗。临淮瓜田仪等人凭借山泽为据点;琅邪吕母聚集数千人,杀死海曲县长,潜入海中成为盗贼,其力量日益壮大,达到数万。荆州地区因饥荒,民众逃入野外沼泽地,挖掘荸荠充饥,互相抢夺。新市人王匡、王凤平理诉讼纠纷,因此被推举为首领,拥有数百人。于是,许多逃犯如南阳马武、颍川王常、成丹等都加入其中。共攻离乡聚,藏匿于绿林山中,几个月内增至七八千人。又有南郡张霸、江夏羊牧等与王匡一同起义,他们都拥有万人之众。王莽派遣使者赦免了盗贼,使者回来时说:“盗贼解除后又会复发,问其原因,都说:‘愁法令繁琐苛刻,不能举手劳作,努力工作所得不足以交纳赋税;闭门自守,又因为邻居铸钱夹带铜,奸吏因此使百姓忧虑。’百姓陷入困境,都起身成为盗贼。”王莽大怒,将使者免职。有时顺从指示称“百姓骄黠该杀”或“时运正好,不久将灭亡”,如果王莽听从这些建议,他们就会提升官职。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王莽统治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的苦难。通过描述王莽的政策及其对人民的影响,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状态以及人民对于生存和自由的渴望。诗中展现了王莽政策的严苛性如何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导致社会秩序的崩溃和民众生活的极度困难。此外,诗中还体现了人民在绝望中的反抗精神,尽管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他们并未完全放弃希望,而是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改变现状,包括起事反抗和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压迫。这种反抗精神也是诗歌情感的重要表达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