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诏书让廉丹曰:“仓廪尽矣,府库空矣,可以怒矣,可以战矣!将军受国重任,不捐身于中野,无以报恩塞责!”丹惶恐,夜,召其掾冯衍,以书示之。衍因说丹曰:“张良以五世相韩,椎秦始皇博浪之中。将军之先,为汉信臣;新室之兴,英俊不附。今海内溃乱,人怀汉德,甚于诗人思召公也;人所歌舞,天必从之。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兴社稷之利,除万人之害,则福禄流于无穷,功烈著于不灭。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丹不听。衍,左将军奉世曾孙也。
冬,无盐索卢恢等举兵反城附贼,廉丹、王匡攻拔之,斩首万馀级。莽遣中郎将奉玺书劳丹、匡,进爵为公;封吏士有功者十馀人。赤眉别校董宪等众数万人在梁郡,王匡欲进击之。廉丹以为新拔城罢劳,当且休士养威。匡不听,引兵独进,丹随之。合战成昌,兵败,匡走。丹使吏持其印、韨、节付匡曰:“小儿可走,吾不可!”遂止,战死。校尉汝云、王隆等二十馀人别斗,闻之,皆曰:“廉公已死,吾谁为生!”驰奔贼,皆战死。国将哀章自请愿平山东,莽遣章驰东与太师匡并力。又遣大将军阳浚守敖仓;司徒王寻将十馀万屯洛阳,镇南宫;大司马董忠养士习射中军北垒。大司空王邑兼三公之职。

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 译文和注释

诗歌原文

资治通鉴·卷三十八·汉纪三十
莽诏书让廉丹曰:“仓廪尽矣,府库空矣,可以怒矣,可以战矣!将军受国重任,不捐身于中野,无以报恩塞责!”丹惶恐,夜,召其掾冯衍,以书示之。衍因说丹曰:“张良以五世相韩,椎秦始皇博浪之中。将军之先,为汉信臣;新室之兴,英俊不附。今海内溃乱,人怀汉德,甚于诗人思召公也;人所歌舞,天必从之。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兴社稷之利,除万人之害,则福禄流于无穷,功烈著于不灭。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丹不听。衍,左将军奉世曾孙也。

译文

王莽颁布诏书给廉丹:“仓库里粮食已经耗尽了,府库里的钱财也已经空了,你完全可以愤怒,也可以作战!将军受到国家的重任,如果不投身到战场上去,就无法报答你的恩情并消除你的过错。”廉丹非常惶恐,到了夜晚,召集他的属官冯衍,把书信给他看。冯衍于是劝说廉丹说:“张良凭借五朝的功勋来帮助韩王,在博浪沙击败了秦始皇。将军您的祖先是汉朝的信臣;新朝兴起后,有才能的人都不依附他。现在天下大乱,人们怀念汉朝的德政,比诗人想念召公还要深厚;人们所唱的歌词,上天一定会顺从。当前对将军来说,没有比驻扎在大郡、安抚官吏士兵更好的计策了,磨砺自己的志气,招纳英雄豪杰,询问忠臣智者的策略,兴盛国家的利益,除掉众人的祸患,那么福气和禄位将永远流传无穷,功业和功绩将永垂不朽。为什么要选择失败并死于战场,使功名丧尽而玷污先人的清誉呢?”廉丹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冯衍是左将军冯奉世的曾孙。

赏析

廉丹虽然面临困境和压力,但他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忠诚,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他的坚持和决心最终得到了回报,因为他知道只有通过战争和牺牲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利益和个人的荣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