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茂陵公孙述为清水长,有能名;迁导江卒正,治临邛。汉兵起,南阳宗成、商人王岑起兵徇汉中以应汉,杀王莽庸部牧宋遵,众合数万人。述遣使迎成等,成等至成都,虏掠暴横。述召群中豪桀谓曰:“天下同苦新室,思刘氏久矣,故闻汉将军到,驰迎道路。今百姓无辜而妇子系获,此寇贼,非义兵也。”乃使人诈称汉使者,假述辅汉将军、蜀郡太守兼益州牧印绶;选精兵西击成等,杀之,并其众。

前钟武侯刘望起兵汝南,严尤、陈茂往归之;八月,望即帝位,以尤为大司马,茂为丞相。

王莽使太师王匡、国将哀章守洛阳。更始遣定国上公王匡攻洛阳,西屏大将军申屠建、丞相司直李松攻武关,三辅震动。析人邓晔、于匡起兵南乡以应汉,攻武关都尉硃萌,萌降;进攻右队大夫宋纲,杀之;西拔湖。莽愈忧,不知所出。崔发言:“古者国有大灾,则哭以厌之。宜告天以求救。”莽乃率群臣至南郊,陈其符命本末,仰天大哭,气尽,伏而叩头。诸生、小民旦夕会哭,为设飧粥;甚悲哀者,除以为郎,郎至五千馀人。莽拜将军九人,皆以虎为号,将北军精兵数万人以东,内其妻子宫中以为质。时省中黄金尚六十馀万斤,它财物称是,莽愈爱之,赐九虎士人四千钱;众重怨,无斗意。九虎至华阴回溪,距隘自守。于匡、邓晔击之,六虎败走;二虎诣阙归死,莽使使责死者安在,皆自杀;其四虎亡。三虎收散卒保渭口京师仓。邓晔开武关迎汉兵。李松将三千馀人至湖,与晔等共攻京师仓,未下。晔以弘农掾王宪为校尉,将数百人北度渭,入左冯翊界。李松遣偏将军韩臣等径西至新丰击破莽波水将军,追奔至长门宫。王宪北至频阳,所过迎降。诸县大姓名各起兵称汉将,率众随宪。李松、邓晔引军至华阴,而长安旁兵四会城下;又闻天水隗氏方到,皆争欲先入城,贪立大功、卤掠之利。莽赦城中囚徒,皆授兵,杀豨,饮其血,与誓曰:“有不为新室者,社鬼记之!”使更始将军史谌将之。度渭桥,皆散走;谌空还。众兵发掘莽妻、子、父、祖冢,烧其棺椁及九庙、明堂、辟雍,火照城中。

资治通鉴·卷三十九 · 汉纪三十一探索汉朝历史新篇章,从淮阳王更始元年春月开始

  1. 汉兵与下江兵共攻甄阜、梁丘赐,斩之,杀士卒二万余人
  • 甲子朔日,汉军与下江军队合力攻打甄阜和梁丘赐,将二人斩首并斩杀士兵二万人。此战展示了汉军的英勇无畏和战略眼光。
  • 王莽政权内部因政治动荡而分裂,各地将领纷纷起兵反抗。此次战役的胜利不仅巩固了汉军的军事力量,也增强了其对地方的控制力。同时,这也为后续的大规模起义奠定了基础。
  1. 王莽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引兵欲据宛
  • 严尤和陈茂是王莽政权中的重要将领,他们在南阳地区积极备战,企图控制宛城以稳固其势力范围。此举表明王莽政权在地方上的军事行动已经开始展开。
  • 刘与战于阳下,大破之,遂围宛。这场战斗虽然最终并未取得胜利,但通过激烈的交锋,展现了双方的实力对比及战争的残酷性。同时,也为后续的战事埋下伏笔。
  1. 王莽使太师王匡、国将哀章守洛阳
  • 王莽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派遣太师王匡和国将哀章驻守洛阳,意图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然而,此举却使得洛阳成为了一个不稳定因素,给汉军提供了进攻的机会。
  • 更始遣定国上公王匡攻洛阳,西屏大将军申屠建、丞相司直李松攻武关,三辅震动。这些行动表明,王莽政权内部的派系斗争加剧,各派势力纷纷试图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掌控力,导致整个国家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
  1. 析人邓晔、于匡起兵南乡以应汉,攻武关都尉硃萌
  • 析县的邓晔和于匡响应汉军号召,共同起兵反抗王莽政权。他们的目标是攻占武关并消灭王莽的残余势力。
  • 邓晔开武关迎汉兵,李松将三千馀人至湖,与晔等共攻京师仓,未下。这些行动展现了各方势力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的激烈竞争和相互牵制。
  • 王宪北至频阳,所过迎降。诸县大姓名各起兵称汉将,率众随宪。李松、邓晔引军至华阴,而长安旁兵四会城下。这些行动表明各方势力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战略格局。
  • 又闻天水隗氏方到,皆争欲先入城,贪立大功、卤掠之利。王莽赦城中囚徒,皆授兵,杀豨,饮其血,与誓曰:“有不为新室者,社鬼记之!”使更始将军史谌将之。度渭桥,皆散走;谌空还。众兵发掘莽妻、子、父、祖冢,烧其棺椁及九庙、明堂、辟雍,火照城中。这些行动表明各方势力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采取了极端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扩张势力范围。
  1. 王莽使太师王匡、国将哀章守洛阳
  • 王莽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派遣太师王匡和国将哀章驻守洛阳。然而,此举却使得洛阳成为了一个不稳定因素,给汉军提供了进攻的机会。
  • 李松将三千馀人至湖,与晔等共攻京师仓,未下。这些行动表明各方势力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战略格局。
  • 王宪北至频阳,所过迎降。这些行为表明各方势力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战略格局。
  • 李松、邓晔引军至华阴,而长安旁兵四会城下。这些行动表明各方势力在争夺天下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局势和策略。
  1. 王莽使太师王匡、国将哀章守洛阳
  • 王莽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派遣太师王匡和国将哀章驻守洛阳。然而,此举却使得洛阳成为了一个不稳定因素。
  • 李松遣偏将军韩臣等径西至新丰击破莽波水将军,追奔至长门宫。这些行动表明各方势力在争夺天下过程中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战略格局。
  1. 诸县大姓名各起兵称汉将,率众随宪。李松、邓晔引军至华阴
  • 诸县的大头目们都纷纷起兵响应汉军,自称为“汉将”,带领各自的部队跟随王宪一同前进。这反映出当时各地民众对汉政权的支持和忠诚。
  • 诸县大姓名各起兵称汉将,率众随宪。这些行为表明各方势力在争夺天下过程中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战略格局。
  1. 李松、邓晔引军至华阴,而长安旁兵四会城下
  • 李松和邓晔率领的汉军抵达华阴后,长安附近的军队也开始向这里集结。这显示了各路势力在长安周围的紧张态势。
  • 王莽赦城中囚徒,皆授兵,杀豨,饮其血,与誓曰:“有不为新室者,社鬼记之!”使更始将军史谌将之。度渭桥,皆散走;谌空还。这一系列动作揭示了王莽政权内部的矛盾和混乱局面,同时也暴露了其统治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1. 王莽赦城中囚徒,皆授兵,杀豨,饮其血,与誓曰:“有不为新室者,社鬼记之!”使更始将军史谌将之。
  • 王莽赦免了城内的所有囚犯并提供武器,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军队。这一举动显示出王莽试图通过笼络人心来增强自己的统治基础。
  • 史谌将之。度渭桥,皆散走;谌空还。这些细节描绘了王莽政权内部矛盾的严重性和其军队的不稳定状态。
  • 王莽赦城中囚徒,皆授兵,杀豨,饮其血,与誓曰:“有不为新室者,社鬼记之!”使更始将军史谌将之。这些行为表明王莽试图通过激励士兵来提高他们的忠诚度和战斗力。
  1. 王莽令吏民就食,皆受舍公厨。
  • 王莽下令让官吏和百姓前往当地的饭馆或餐馆就餐,并接受官府提供的食宿设施。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背景下民众的生活困境和需求。
  1. 王莽令吏民就食,皆受舍公厨。
  • 王莽下令让官吏和百姓前往当地的饭馆或餐馆就餐,并接受官府提供的食宿设施。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背景下民众的生活困境和需求。
  1. 王莽赦城中囚徒,皆授兵,杀豨,饮其血,与誓曰:“有不为新室者,社鬼记之!”使更始将军史谌将之。
  • 王莽赦免了城内的所有囚犯并提供武器,让他们作为自己的军队。这显示了王莽试图通过笼络人心来加强自己的统治基础。
  • 史谌将之。这一系列动作描绘了王莽政权内部的矛盾和混乱局面以及其军队的不稳定状况。
  • 王莽赦免城中囚犯,皆授兵,杀豨,饮其血,与誓曰:“有不为新室者,社鬼记之”。这些行为表明王莽试图通过激励士兵来提高他们的忠诚和战斗力。
  1. 王莽令吏民就食,皆受舍公厨。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背景下民众的生活困境和需求。
  • 王莽下令让官吏和百姓前往当地的饭馆或餐馆就餐,并接受官府提供的食宿设施。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背景下民众的生活困境和需求。
  1. 王莽赦城中囚徒,皆授兵,杀豨,饮其血,与誓曰:“有不为新室者,社鬼记之”。这一系列动作表明王莽试图通过激励士兵来提高他们的忠诚度和战斗力。
  • 王莽赦免了城内的所有囚犯并提供武器,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军队。这显示了王莽试图通过笼络人心来增强自己的统治基础。
  • 王莽令吏民就食,皆受舍公厨。这反映了当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