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始将都洛阳,以刘秀行司隶校尉,使前整修宫府。秀乃致僚属,作文移,从事司察,一如旧章。时三辅吏士东迎更始,见诸将过,皆冠帻而服妇人衣,莫不笑之。及见司隶僚属,皆欢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由是识者皆属心焉。
更始北都洛阳,分遣使者徇郡国,曰:“先降者复爵位!”使者至上谷,上谷太守扶风耿况迎,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功曹寇恂勒兵入见使者,请之,使者不与,曰:“天王使者,功曹欲胁之邪!”恂曰:“非敢胁使君,窃伤计之不详也。今天下初定,使君建节衔命,郡国莫不延颈倾耳。今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将复何以号令他郡乎!”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况至,恂进取印绶带况。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宛人彭宠、吴汉亡命在渔阳,乡人韩鸿为更始使,徇北州,承制拜宠偏将军,行渔阳太守事,以汉为安乐令。更始遣使降赤眉。樊崇等闻汉室复兴,即留其兵,将渠帅二十馀人随使者至洛阳,更始皆封为列侯。崇等既未有国邑,而留众稍有离叛者,乃复亡归其营。
”`
资治通鉴·卷三十九 汉纪三十一
更始将都洛阳,以刘秀行司隶校尉,使前整修宫府。秀乃致僚属,作文移,从事司察,一如旧章。时三辅吏士东迎更始,见诸将过,皆冠帻而服妇人衣,莫不笑之。及见司隶僚属,皆欢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由是识者皆属心焉。
更始北都洛阳,分遣使者徇郡国,曰:“先降者复爵位!”使者至上谷,上谷太守扶风耿况迎,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功曹寇恂勒兵入见使者,请之,使者不与,曰:“天王使者,功曹欲胁之邪!”恂曰:“非敢胁使君,窃伤计之不详也。今天下初定,使君建节衔命,郡国莫不延颈倾耳。今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将复何以号令他郡乎!”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况至,恂进取印绶带况。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宛人彭宠、吴汉亡命在渔阳,乡人韩鸿为更始使,徇北州,承制拜宠偏将军,行渔阳太守事,以汉为安乐令。更始遣使降赤眉。樊崇等闻汉室复兴,即留其兵,将渠帅二十馀人随使者至洛阳,更始皆封为列侯。崇等既未有国邑,而留众稍有离叛者,乃复亡归其营。
译文:
当淮阳王更始准备迁都至洛阳时,任命刘秀担任司隶校尉,让他负责整顿和修缮宫殿和官府的工作。刘秀于是召集下属官员,撰写公文并监督他们执行职责,一切遵循以往的规章制度。当时三辅地区的官吏和士兵前往洛阳迎接更始帝,看到前来的将领们戴着头巾穿着女性服饰,无不嘲笑他们。当他们见到刘秀派来的官员时,都很欢喜并感到非常高兴,资深的官员甚至落泪说:“没想到今天能够再次见到汉朝的官威仪范。”因此,那些有见识的人都对刘秀寄予厚望。
更始帝迁往洛阳后,他派遣使者巡视各郡县,宣布“先投降的人将会恢复他们的爵位”的优惠政策。使者到达至上谷时,上谷太守扶风人耿况迎接了他们,并将自己的印绶递交给了使者。然而,使者并没有立即带走,而是在一个晚上就决定不再回去。这时功曹寇恂率领手下士兵进入会见使者,要求归还印绶,但使者拒绝了他的要求:“我们是天王派的使者,你功曹是不是想挟持我?”寇恂回答说:“我们并非想挟持使者,只是觉得这个计划不够周到。现在天下刚刚平定,使君身负重任,各地郡国无不翘首期待,如今刚到上谷就丧失了这么大的信任,以后又怎么能去命令其他郡县呢?”使者不予理睬。寇恂大声命令左右人员按照使者的命令召唤耿况来见。耿况到来后,寇恂便接过了印绶并交给了耿况。使者最终无法推脱,只好依照皇帝的命令进行授职,耿况接受了之后便返回了自己的领地。而在渔阳的宛人彭宠、吴汉逃亡在外,他们的故交韩鸿作为新朝的使者,巡访北方各州。韩鸿秉承新朝皇帝的命令,任命彭宠为偏将军,代理渔阳太守的职务,任命吴汉为安乐令。更始帝派遣使者前往赤眉投降。樊崇等人听到汉朝重新崛起的消息后,便留下他们的兵力,带领二十多名将领随从使者一同抵达洛阳,更始帝均封他们为列侯。樊崇等人虽然没有自己的封地,但他们留下的部队有一些开始离散叛变,于是他们再次逃回自己的营地。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更始帝迁都洛阳后的治理过程以及与各地势力的关系。通过描述更始的治理措施、与其他势力的互动以及对地方官员的选拔与任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和人物性格特点。诗中通过对各种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不同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心向背的变化。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同时也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性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