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至下博城西,惶惑不知所之。有白衣老父在道旁,指曰:“努力!信都郡为长安城守,去此八十里。”秀即驰赴之。是时郡国皆已降王郎,独信都太守南阳任光、和戎太守信都邳肜不肯从。光自以孤城独守,恐不能全,闻秀至,大喜,吏民皆称万岁。邳肜亦自和戎来会,议者多言可因信都兵自送,西还长安。邳肜曰:“吏民歌吟思汉久矣,故更始举尊号而天下响应,三辅清宫除道以迎之。今卜者王郎,假名因势,驱集乌合之众,遂振燕、赵之地,无有根本之固。明公奋二郡之兵以讨之,何患不克!今释此而归,岂徒空失河北,必更惊动三辅,堕损威重,非计之得者也。若明公无复征伐之意,则虽信都之兵,犹难会也。何者?明公既西,则邯郸势成,民不肯捐父母、背成主而千里送公,其离散亡逃可必也!”秀乃止。

进至下博城西,惶惑不知所之。有白衣老父在道旁,指曰:“努力!信都郡为长安城守,去此八十里。”秀即驰赴之。是时郡国皆已降王郎,独信都太守南阳任光、和戎太守信都邳肜不肯从。光自以孤城独守,恐不能全,闻秀至,大喜,吏民皆称万岁。邳肜亦自和戎来会,议者多言可因信都兵自送,西还长安。邳肜曰:“吏民歌吟思汉久矣,故更始举尊号而天下响应,三辅清宫除道以迎之。今卜者王郎,假名因势,驱集乌合之众,遂振燕、赵之地,无有根本之固。明公奋二郡之兵以讨之,何患不克!今释此而归,岂徒空失河北,必更惊动三辅,堕损威重,非计之得者也。若明公无复征伐之意,则虽信都之兵,犹难会也。何者?明公既西,则邯郸势成,民不肯捐父母、背成主而千里送公,其离散亡逃可必也!”秀乃止。

【译文】:
进入下博城西面,惶恐困惑不知该往哪里走。一位身穿白色长袍的老者在路上指着说:“努力吧!信都郡是长安城的守护,距离这里只有八十里远。”刘秀立即策马奔向那里。此时,其他郡县都已投降了王郎,只有信都太守南阳人任光和和戎太守信都人邳肜拒绝投降。任光因为自己是一个孤立无援的城池,恐怕不能保全自己,听说刘秀来到,非常高兴,官吏百姓都齐声欢呼。邳肜也从和戎赶来参加,许多人建议可以利用信都郡的军队送回长安。邳肜说:“我了解官吏百姓长期以来思念汉朝的心情,因此新朝皇帝一登基就得到了天下人的支持,三辅地区清理道路迎接他即位。如今,王郎不过是占卜出来的一个名字,凭借权势,驱使一群乌合之众,却已经能够控制燕赵一带的土地,没有坚实的根基。明公您率领着这两座郡的士兵讨伐他们,怎么能不成功呢!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回去,难道不会白白失去黄河以北的地区,一定会惊动到三辅地区,损害您的威望和地位吗?如果明公没有再次出兵的意愿,那么即使拥有信都郡的军队,也很难得到配合。为什么这样说呢?明公既然向西进军,那么邯郸就会形成一种局势,百姓们不会愿意抛弃自己的父母、背离原来的君主而长途跋涉追随您,他们的离散逃亡是必然的。”刘秀于是停止了前进。

【注释】:

  • 进至下博城西:到达下博城西边。
  • 惶惑不知所之:惶恐困惑,不知道应该往哪里去。
  • 白衣老父:白色的长袍老者。
  • 努力!信都郡为长安城守:努力吧,信都郡是长安城(西汉首都)的守卫。
  • 光自以孤城独守:任光认为自己是一个孤立无援的城池。
  • 王郎:即王莽。
  • 三辅:指京兆尹(长安)、左冯翊(扶风)、右扶风(雍)三个区域。
  • 明公奋二郡之兵以讨之:明公你率领着两座郡的士兵讨伐他们。
  • 岂徒空失河北:难道只会白白地失去黄河以北的地区吗?
  • 必更惊动三辅:一定会惊动到三辅地区。
  • 堕损威重:损害你的威望和地位。
  • 如明公无复征伐之意:如果明公没有再次出兵的意愿。
  • 则虽信都之兵:即使拥有信都郡的军队。
  • 犹难会也:很难得到配合。

【赏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劝谏诗。诗中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邳肜对刘秀的劝说与支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形势的判断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生动,充满了情感和智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