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军宛人硃祜从容言于秀曰:“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秀曰:“召刺奸收护军!”祜乃不敢复言。更始遣使立秀为萧王,悉令罢兵,与诸将有功者诣行在所。遣苗曾为幽州牧,韦顺为上谷太守,蔡充为渔阳太守,并北之部。
萧王居邯郸宫,昼卧温明殿,耿弇入,造床下请间,因说曰:“吏士死伤者多,请归上谷益兵。”萧王曰:“王郎已破,河北略平,复用兵何为?”弇曰:“王郎虽破,天下兵革乃始耳。今使者从西方来,欲罢兵,不可听也。铜马、赤眉之属数十辈,辈数十百万人,所向无前,圣公不能办也,败必不久。”萧王起坐曰:“卿失言,我斩卿!”弇曰:“大王哀厚弇如父子,故敢披赤心。”萧王曰:“我戏卿耳,何以言之?”弇曰:“百姓患苦王莽,复思刘氏,闻汉兵起,莫不欢喜,如去虎口得归慈母。今更始为天子,而诸将擅命于山东,贵戚纵横于都内,虏掠自恣,元元叩心,更思莽朝,是以知其必败也。公功名已著,以义征伐,天下可传檄而定也。天下至重,公可自取,毋令他姓得之。”萧王乃辞以河北未平,不就征,始贰于更始。
诗句
护军宛人朱祜从容言于秀曰:“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
译文:护军宛地的朱祜在轻松的语气中对萧王说:“长安政局混乱,您有日角之相,这是上天的安排。”召刺奸收护军!
译文:召集刺客,逮捕护军!更始遣使立秀为萧王,悉令罢兵,与诸将有功者诣行在所。
译文:刘玄派遣使者拥立刘秀为萧王,下令全军停止战斗,并将有功的将领们带到刘秀所在的行宫。遣苗曾为幽州牧,韦顺为上谷太守,蔡充为渔阳太守,并北之部。
译文:刘玄派遣苗曾担任幽州刺史,韦顺担任上谷郡太守,蔡充担任渔阳郡太守,统一向北进发。萧王居邯郸宫,昼卧温明殿,耿弇入,造床下请间,因说曰:“吏士死伤者多,请归上谷益兵。”
译文:萧王居住在邯郸宫,白天躺在温明殿里休息,耿弇进来,走到他床下请求谈话。于是劝说道:“士兵和官员受伤或牺牲的人很多,请允许我从上谷调兵增加力量。”萧王曰:“王郎已破,河北略平,复用兵何为?”
译文:萧王回答说:“王郎已经被打败,河北已经平定,为什么还要继续用兵?”弇曰:“王郎虽破,天下兵革乃始耳。今使者从西方来,欲罢兵,不可听也。铜马、赤眉之属数十辈,辈数十百万人,所向无前,圣公不能办也,败必不久。”
译文:耿弇说:“虽然王郎已被击败,但天下的战争刚刚开始。现在从西方而来的使者想要停战,我们不能听从。铜马、赤眉之类的叛军有几十股,每一股都有数百万人的力量,他们所向披靡,圣公难以应付。如果败退,那也很快就会到来。”萧王起坐曰:“卿失言,我斩卿!”
译文:萧王站起来说:“你的话失误了,我要处斩你!”弇曰:“大王哀厚弇如父子,故敢披赤心。”
译文:耿弇说:“大王对我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关心和厚爱,所以我才会毫无保留地说出这些话。”萧王曰:“我戏卿耳,何以言之?”
译文:萧王回答说:“我只是和你开玩笑罢了,你为什么这样说?”弇曰:“百姓患苦王莽,复思刘氏,闻汉兵起,莫不欢喜,如去虎口得归慈母。今更始为天子,而诸将擅命于山东,贵戚纵横于都内,虏掠自恣,元元叩心,更思莽朝,是以知其必败也。公功名已著,以义征伐,天下可传檄而定也。天下至重,公可自取,毋令他姓得之。”
译文:耿弇说:“百姓因为怨恨王莽而感到苦恼,他们怀念刘氏的荣光。当听到汉朝的军队兴起时,他们都非常高兴,好像从虎口中逃脱回到了慈爱的母亲的怀抱。现在刘玄成为了天子,但是各地的将军们却自行其是。皇族中的权贵和宦官则在京城横行霸道。他们掠夺和劫掠过于放肆,百姓心中充满了恐惧。他们思念着以前的汉朝,因此可以预见他们一定会失败。您的名声和功业已经很显著了。如果按照道义去征伐,那么整个天下都可以被轻易地平定。国家非常重大,您可以自己取得它,不要让别人得到。”
注释
- 长安政乱:指长安地区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 日角之相:古代认为额头突出为帝王之相。此处指刘秀具有天命所归的帝王之相。
- 召刺奸收护军:召集刺客逮捕护军。
- 更始遣使立秀为萧王:刘玄派遣使者拥立刘秀为萧王。
- 并北之部:统一向北进发。
- 萧王居邯郸宫:刘秀居住在邯郸宫。
- 昼卧温明殿:白天躺在床上休息。
- 日角之相:额头突出,古代被视为帝王之相。
- 铜马、赤眉之属:指的是反抗王莽统治的多个农民起义军。
- 使者从西方来:使者从西边来到。
- 贵戚纵横于都内:皇族和宦官在京城横行无忌。
- 百姓愁苦王莽:百姓因不满王莽的统治而感到痛苦。
- 闻汉兵起:听说汉朝军队兴起。
- 天下至重:国家的大事至关重要。
- 传檄而定:通过传简(书信)就可以平定天下。
- 天下至重:国家的大事至关重要。
- 毋令我失言:不要让我说错话。
- 以仁义征伐:依据道义进行征伐。
- 天下之重:国家的大事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