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谢躬与萧王共灭王郎,数与萧王违戾,常欲袭萧王,畏其兵强而止。虽俱在邯郸,遂分城而处,然萧王每有以慰安之。躬勤于吏职,萧王常称之曰:“谢尚书,真吏也!”故不自疑。其妻知之,常戒之曰:“君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谈,终受制矣。”躬不纳。既而躬率其兵数万还屯于鄴。及萧王南击青犊,使躬邀击尤来于隆虑山,躬兵大败。萧王因躬在外,使吴汉与刺奸大将军岑彭袭据鄴城。躬不知,轻骑还鄴,汉等收斩之,其众悉降。

更始遣柱功侯李宝、益州刺史张忠将兵万馀人徇蜀、汉。公孙述遣其弟恢击宝、忠于绵竹,大破走之。述遂自立为蜀王,都成都,民、夷皆附之。

冬,更始遣中郎将归德侯飒、大司马护军陈遵使匈奴,授单于汉旧制玺绶,因送云、当馀亲属、贵人、从者还匈奴。单于舆骄,谓遵、飒曰:“匈奴本与汉为兄弟,匈奴中乱,孝宣皇帝辅立呼韩邪单于,故称臣以尊汉。今汉亦大乱,为王莽所篡,匈奴亦出兵击莽,空其边境,令天下骚动思汉;莽卒以败而汉复兴,亦我力也,当复尊我!”遵与相撑拒,单于终持此言。

”`
谢躬与萧王共灭王郎
初,谢躬与萧王共灭王郎,数与萧王违戾,常欲袭萧王,畏其兵强而止。虽俱在邯郸,遂分城而处,然萧王每有以慰安之。

勤于吏职,受重用
躬勤于吏职,萧王常称之曰:“谢尚书,真吏也!”故不自疑。其妻知之,常戒之曰:“君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谈,终受制矣。”躬不纳。

妻子劝诫,心存疑惑
既而躬率其兵数万还屯于邺。及萧王南击青犊,使躬邀击尤来于隆虑山,躬兵大败。萧王因躬在外,使吴汉与刺奸大将军岑彭袭据邺城。躬不知,轻骑还邺,汉等收斩之,其众悉降。

更始遣柱功侯李宝、益州刺史张忠将兵万馀人徇蜀、汉。公孙述遣其弟恢击宝、忠于绵竹,大破走之。述遂自立为蜀王,都成都,民、夷皆附之。

冬,更始遣中郎将归德侯飒、大司马护军陈遵使匈奴,授单于汉旧制玺绶,因送云、当馀亲属、贵人、从者还匈奴。单于舆骄,谓遵、飒曰:“匈奴本与汉为兄弟,匈奴中乱,孝宣皇帝辅立呼韩邪单于,故称臣以尊汉。今汉亦大乱,为王莽所篡,匈奴亦出兵击莽,空其边境,令天下骚动思汉;莽卒以败而汉复兴,亦我力也,当复尊我!”遵与相撑拒,单于终持此言。

译文:
起初,谢躬曾与刘秀一同消灭王郎,但谢躬与刘秀多次冲突对立,常常想要袭击刘秀,担心他的军队强大而中止。虽然两人都在邯郸,但还是分别占据城池,然而刘秀经常用言辞安抚他们。谢躬勤奋于自己的职务,刘秀常称赞他说:“谢尚书,真是一个好官!”所以不怀疑自己。他的妻子知道这件事后,常常告诫他说:“你和刘伯升积不相能,却相信他的花言巧语,最终被控制了。”谢躬没有采纳。后来谢躬率领他的数万军队返回到邺城驻扎。等到刘秀南击青犊,派谢躬在隆虑山邀请攻击尤来,谢躬的军队大败。刘秀因此让谢躬在外驻守,派吴汉和刺奸大将军岑彭袭击并占据了邺城。谢躬不知道这一切,骑马轻装赶回邺城,吴汉等人将他收缴斩杀,他的部下也都投降了。

赏析:
这个故事展示了谢躬和刘秀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他们在政治斗争中的起伏变化。故事开始时,谢躬和刘秀共同消灭王郎,但之后两人的关系逐渐恶化。谢躬多次想要袭击刘秀,但由于害怕其军队的强大而未果。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分别占据了城池。然而,刘秀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更高的地位和声望。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战争和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这些人物的命运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能力、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等。他们需要不断地适应变化的环境,并采取适当的策略来应对挑战。

这个故事也揭示了权力争夺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古代社会中,权力和地位往往是稀缺的资源,人们会为了争夺这些资源而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保持人际关系和谐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