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述征广汉李业为博士,业固称疾不起。述羞不能致,使大鸿胪尹融奉诏命以劫业,“若起则受公侯之位,不起,赐以毒酒。”融譬旨曰:“方今天下分崩,孰知是非,而以区区之身试于不测之渊乎!朝廷贪慕名德,旷官缺位,于今七年,四时珍御,不以忘君;宜上奉知己,下为子孙,身名俱全,不亦优乎!”业乃叹曰:“古人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为此故也。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曰:“宜呼室家计之。”业曰:“丈夫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遂饮毒而死。述耻有杀贤之名,遣使吊祠,赙赠百匹,业子翚逃,辞不受。述又骋巴郡谯玄,玄不诣;亦遣使者以毒药劫之,太守自诣玄庐,劝之行,玄曰:“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遂受毒药。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太守为请,述许之。述又征蜀郡王皓、王嘉,恐其不至,先系其妻子,使者谓嘉曰:“速装,妻子可全。”对曰:“犬马犹识主,况于人乎!”王皓先自刎,以首付使者。述怒,遂诛皓家属。王嘉闻而叹曰:“后之哉!”乃对使者伏剑而死。犍为费贻不肯仕述,漆身为癞,阳狂以避之。同郡任永、冯信皆托青盲以辞征命。帝既平蜀,诏赠常少为太常,张隆为光禄勋。谯玄已卒,祠以中牢,敕所在还其家钱,而表李业之闾。征费贻、任永、冯信,会永、信病卒,独贻仕至合浦太守。上以述将程乌、李育有才干,皆擢用之。于是西土咸悦,莫不归心焉。

资治通鉴·卷四十三 汉纪三十五
初,述征广汉李业为博士,业固称疾不起(起初,王莽征召广汉人李业担任博士,李业坚决推辞并称有病拒绝就职)。
述羞不能致(王莽感到羞愧,无法强迫李业就任),使大鸿胪尹融奉诏命以劫业(王莽让大鸿胪尹融带着皇帝的命令胁迫李业)。
若起则受公侯之位(如果他能起来,就会被授予公、侯的爵位),不起,赐以毒酒(否则就要赐给他毒酒致死)。

  • 译文

  • 王莽最初召李业做博士,但李业坚持称病不去就职。王莽因无法强迫他而感到羞愧,派大鸿胪尹融带着圣旨去逼迫李业。如果李业能从病床上站起来接受官职,就能封给他一个公、侯的爵位。但如果他拒绝起身,就要赐给他毒药。

  • 注释

  • “羞”意为”羞愧”。

  • “公侯之位”指极高的爵位。

  • “毒酒”指毒药酒。

  • 赏析
    这段描述了王莽时期的一次政治事件。李业因为坚守原则不愿屈从于权贵而被王莽所逼迫,最终选择自杀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这一事件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高尚品格和坚定信念。王莽的举措虽然出于一时的权谋考虑,但最终未能赢得人心,反被历史评价为“恶政”。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理想、责任与道德的不同理解和坚守。

其他相关诗句及其翻译

在这段描述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诗句也值得一提:

  1. “方今天下分崩”
    这句表明天下正处于分裂和动荡之中。

  2. “孰知是非,而以区区之身试于不测之渊乎”
    这里表达了对当前形势的无奈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3. “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
    这句话反映了君子应承担重任,而非仅以利诱作为条件。

  4. “业遂饮毒而死”
    这是整个事件的高潮和结尾,李业选择了死亡来表达他的忠诚和决绝。

综合赏析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王莽时期的政治斗争,还深刻反映了个人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与牺牲。通过李业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于忠诚、责任以及个人信仰的坚持,这些价值观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