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下建武十九年(癸卯,公元四三年)
春,正月,庚子,追尊宣帝曰中宗。始祠昭帝、元帝于太庙,成帝、哀帝、平帝于长安,舂陵节侯以下于章陵;其长安、章陵,皆太守、令、长侍祠。
马援斩征侧、征贰。
妖贼单臣、傅镇等相聚入原武城,自称将军。诏太中大夫臧宫将兵围之,数攻不下,士卒死伤。帝召公卿、诸侯王问方略,皆曰:“宜重其购赏。”东海王阳独曰:“妖巫相劫,势无久立,其中必有悔欲亡者,但外围急,不得走耳。宜小挺缓,令得逃亡,逃亡,则一亭长足以禽矣。”帝然之,即敕宫彻围缓贼,贼众分散。夏四月,拔原武,斩臣、镇等。
马援进击征侧馀党都阳等,至居风,降之;峤南悉平。援与越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自后骆越奉行马将军故事。

{注释: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的历史典籍,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卷四十三,汉纪三十五是其中的一部分,记录了西汉时期的历史事件。建武十九年(癸卯,公元四三年)是其中的一年,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等多个方面。}

译文:

春季,正月,庚子,东汉光武帝刘秀追尊宣帝刘病已为中宗。开始在太庙祭祀昭帝、元帝的事迹,在长安祭祀成帝、哀帝、平帝的事迹,在舂陵节侯以下的墓地祭祀;对于长安和章陵的祭祀,都由太守、令长负责侍奉祭祀。

注解:春,农历月份名,这里指的是春天。正月,农历月份名,这里特指农历正月。庚子,干支纪日的一种表示方法,这里的庚子是指具体日期。

赏析:此段主要叙述了东汉光武帝时期的一些重要事件,包括对宣帝的追尊,以及祭祀活动的具体安排。同时,这段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制度和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方式。

译文:
马援击败了征侧和征贰的残余势力,单臣和傅镇等人聚集在原武城,自称将军。皇帝诏令太中大夫臧宫带领兵马包围他们,但多次进攻都没能成功,士卒们死伤惨重。皇帝召集公卿、诸侯王询问策略,大家都说应该提高悬赏来鼓励士兵,只有东海王阳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妖巫相逼,形势不可能持久,他们中间必有后悔想逃跑的人,只是外围紧急,他们不能逃走。建议缓一缓进攻的节奏,等敌人逃跑后,一亭长的兵力就足够了。皇帝认同了他的建议,立即命令臧宫撤围,敌人分散开来。夏四月,收复原武城,斩杀了单臣和傅镇等人。马援进兵攻击征侧余部的都阳等人,直到居风,都阳等人投降了。峤南地区全部平定。马援与越族申明以前的制度以约束他们,从此以后骆越地区都奉行马将军的故事。
注解: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东汉初年著名的将领和外交家,曾先后担任交趾都尉、扶乐侯等职务,因军功封新息侯。
赏析:此段描绘了东汉马援的勇猛和智谋,他在平定边疆叛乱和处理内部事务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智慧。同时也展现了东汉政府在处理边疆问题时的策略和手段。

译文:
夏季五月,赤眉、青犊两股贼寇攻掠南阳郡,郡中官吏请求朝廷派兵支援。朝廷下诏命大将军李轶率领各部军队前往讨伐,并调集各地军队会合。六月,李轶的军队打败了赤眉军,杀死数千人,赤眉军退走。李轶率军返回京师,朝廷赐给他玺绶。秋季八月,赤眉军再次进犯长安,烧杀抢掠严重。李轶再次出兵讨伐赤眉军,大败赤眉军于新安郡,又攻克了赤眉军攻占的长安县。赤眉军退守宜阳城。
注解:赤眉,古代一支农民起义的武装力量,因首领朱鲔称帝而得名。
赏析:此段描述了东汉中期李轶的军事行动,他成功地平定了两次针对京师的大规模叛乱,展示了李轶的军事才能和坚定决心。同时也体现了东汉政府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的决心和行动。

译文:
秋七月,匈奴左贤王乌累斯台单于被杀害。
注解:乌累斯台单于是匈奴左贤王的称号,表明他是匈奴左贤王的身份。
赏析:此段反映了东汉时期北方边疆局势的紧张,乌林台单于的死亡可能预示着后续匈奴势力的动荡不安。

译文:
冬十月,西域各国使者到洛阳朝见天子。十二月,匈奴呼韩邪单于前来归附朝拜汉朝。朝廷下令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葱岭以西的地区。
注解:西域,古地区名,泛指今天的新疆、甘肃西部及中亚等地。
赏析:此段记录了东汉时期对外关系的重大进展,通过设立西域都护府,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理和控制,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