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山阳、山平地震。
东平王苍上便宜三事。帝报书曰:“间吏民奏事亦有此言,但明智浅短,或谓倘是,复虑为非,不知所定。得王深策,恢然意解;思惟嘉谋,以次奉行。特赐王钱五百万。”后帝欲为原陵、显节陵起县邑,苍上疏谏曰:“窃见光武皇帝躬履俭约之行,深睹始终之分,勤勤恳恳,以葬制为言;孝明皇帝大孝无违,承奉遵行。谦德之美,于斯为盛。臣愚以园邑之兴,始自强秦。古者丘陇且不欲其著明,岂况筑郭邑、建都郛哉!上违先帝圣心,下造无益之功,虚费国用,动摇百姓,非所以致和气、祈丰年也。陛下履有虞之至性,追祖祢之深思,臣苍诚伤二帝纯德之美不畅于无穷也。”帝乃止。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谘问,苍悉心以对,皆见纳用。秋,八月,庚寅,有星孛于天市。
资治通鉴 · 卷四十六 · 汉纪三十八
甲寅,山阳、山平地震。
东平王苍上便宜三事。帝报书曰:“间吏民奏事亦有此言,但明智浅短,或谓倘是,复虑为非,不知所定。得王深策,恢然意解;思惟嘉谋,以次奉行。特赐王钱五百万。”
后帝欲为原陵、显节陵起县邑,苍上疏谏曰:“窃见光武皇帝躬履俭约之行,深睹始终之分,勤勤恳恳,以葬制为言;孝明皇帝大孝无违,承奉遵行。谦德之美,于斯为盛。臣愚以园邑之兴,始自强秦。古者丘陇且不欲其著明,岂况筑郭邑、建都郛哉!上违先帝圣心,下造无益之功,虚费国用,动摇百姓,非所以致和气、祈丰年也。陛下履有虞之至性,追祖祢之深思,臣苍诚伤二帝纯德之美不畅于无穷也。”
帝乃止。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谘问,苍悉心以对,皆见纳用。
秋,八月,庚寅,有星孛于天市。
译文:
甲寅日,山阳县和山平地区发生地震。
东平王刘苍向汉帝提出了三条建议。汉帝回复说:“我听说官吏和百姓上书时,也有类似的言论,但我的见识有限,有时考虑问题还不够成熟周全,有人可能会认为我的想法不对,又担心自己的看法是错误的。您给了我很好的建议,使我豁然开朗;我思考您的建议,依次去执行。特地赏赐给您五十万钱。”后来汉帝想要为原陵、显节陵修建县城,刘苍上疏劝阻说:“我私下看到光武帝皇帝亲身实践节俭的品行,深刻理解了事情的开始和结束,他非常恳切地谈论丧葬之事;孝明皇帝非常孝顺,没有违背过先帝的旨意。他的谦虚美德,在当今最为显著。我认为兴建园林和县城的做法是从秦始皇时期就开始的。古代的时候,连墓地都不希望被外人知道,更不用说建造城墙和城池了!陛下违背了先帝圣明的思想,又创造了无用的劳役,白白浪费国家的财力,动摇了百姓的心,这不是让天地间的祥和之气和祈求丰收的年景的方法。陛下继承了尧舜时期的淳朴本性,追念先祖的功德,我对两位皇帝高尚的德行美好而持久的品质深感痛惜。”汉帝于是停止了这个念头。从那时开始,每当朝廷遇到有疑问的政事,就派遣使者询问刘苍的意见,刘苍总是尽心尽力地进行回答,都被采纳并付诸实施。
赏析:
这首诗是《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记录了东汉时期的一个历史事件。诗中描述了山阳县和山平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以及东平王刘苍向汉帝提出的三条建议。诗中还提到了汉帝对刘苍的建议进行回复,以及对于修建城市的一些反对意见。这首诗展示了汉朝时期的政治决策过程和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