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宗孝章皇帝上建初八年(癸未,公元八三年)
春,正月,壬辰,王薨。诏告中傅“封上王自建武以来章奏,并集览焉。”遣大鸿胪持节监丧,令四姓小侯、诸国王、主悉会葬。
夏,六月,北匈奴三木楼訾大人稽留斯等率三万馀人款五原塞降。
冬,十二月,甲午,上行幸陈留、梁国、淮阳、颍阳;戊申,还宫。
太子肇之立也,梁氏私相庆;诸窦闻而恶之。皇后欲专名外家,忌梁贵人姊妹,数谮之于帝,渐致疏嫌。是岁,窦氏作飞书,陷梁竦以恶逆,竦遂死狱中,家属徙九真,贵人姊妹以忧死。辞语连及梁松妻舞阴公主,坐徙新城。
顺阳侯马廖,谨笃自守,而性宽缓,不能教勒子弟,皆骄奢不谨。校书郎杨终与廖书,戒之曰;“君位地尊重,海内所望。黄门郎年幼,血气方盛,既无长君退让之风,而要结轻狡无行之客,纵而莫诲,视成任性,览念前往,可为寒心!”廖不能从。防、光兄弟资产巨亿,大起第观,弥亘街路,食客常数百人。防又多牧马畜,赋敛羌、胡。帝不喜之,数加谴敕,所以禁遏甚备。由是权势稍损,宾客亦衰。廖子豫为步兵校尉,投书怨诽。于是有司并奏防、光兄弟奢侈逾僭,浊乱圣化,悉免就国。临上路,诏曰:“舅氏一门俱就国封,四时陵庙无助祭先后者,朕甚伤之,其令许侯思愆田庐,有司勿复请,以慰朕渭阳之情。”光比防稍为谨密,故帝特留之,后复位特进。豫随廖归国,考击物故。后复有诏还廖京师。
资治通鉴·卷四十六·汉纪三十八
肃宗孝章皇帝上建初八年(癸未,公元八三年)
春,正月,壬辰,王薨。诏告中傅“封上王自建武以来章奏,并集览焉。”遣大鸿胪持节监丧,令四姓小侯、诸国王、主悉会葬。
夏,六月,北匈奴三木楼訾大人稽留斯等率三万馀人款五原塞降。冬,十二月,甲午,上行幸陈留、梁国、淮阳、颍阳;戊申,还宫。
太子肇之立也,梁氏私相庆;诸窦闻而恶之。皇后欲专名外家,忌梁贵人姊妹,数谮之于帝,渐致疏嫌。是岁,窦氏作飞书,陷梁竦以恶逆,竦遂死狱中,家属徙九真,贵人姊妹以忧死。辞语连及梁松妻舞阴公主,坐徙新城。
顺阳侯马廖,谨笃自守,而性宽缓,不能教勒子弟,皆骄奢不谨。校书郎杨终与廖书,戒之曰:“君位地尊重,海内所望。黄门郎年幼,血气方盛,既无长君退让之风,而要结轻狡无行之客,纵而莫诲,视成任性,览念前往,可为寒心!”廖不能从。防、光兄弟资产巨亿,大起第观,弥亘街路,食客常数百人。防又多牧马畜,赋敛羌、胡。帝不喜之,数加谴敕,所以禁遏甚备。由是权势稍损,宾客亦衰。廖子豫为步兵校尉,投书怨诽。于是有司并奏防、光兄弟奢侈逾僭,浊乱圣化,悉免就国。临上路,诏曰:“舅氏一门俱就国封,四时陵庙无助祭先后者,朕甚伤之,其令许侯思愆田庐,有司勿复请,以慰朕渭阳之情。”光比防稍为谨密,故帝特留之,后复位特进。豫随廖归国,考击物故。后复有诏还廖京师。
译文: 肃宗孝章皇帝上建初八年(癸未,公元八三年),肃宗的皇后窦氏想要专擅家族的名望,因此嫉妒梁贵人姐妹的才能与地位,多次在皇帝面前诋毁她们,导致皇帝与她们逐渐疏远。这一年,窦氏散布流言,陷害梁竦以恶逆之名入狱,梁竦最终死于狱中,家属被流放至九真郡;贵人姐妹因忧虑而去世。梁松的妻子舞阴公主也被牵连入狱。顺阳侯马廖谨慎稳重却缺乏管教和威严,他的子弟都骄纵不遵规矩。校书郎杨终写信给马廖劝诫他道:“您的地位尊崇无比,四海之内都仰慕您的威望。但作为黄门郎的您却年轻气盛,既没有长辈的谦让之风,又结交了轻浮无行的小人,放任他们肆意妄为而不予教诲,这让人感到十分失望。”马廖未能听从劝告。梁防和光兄弟拥有巨大的财富和豪华的住宅,经常邀请宾客饮酒作乐,他们饲养了大量的马匹牲畜,并向羌人和胡人征税赋役。皇帝对他们的行为很不满意,多次加以谴责和制止。因此他们的权势逐渐衰落,他们的宾客也越来越少。马廖的儿子马豫担任步兵校尉,他在一封书信中表达了对父亲的不满。皇帝对此表示同情和理解,下诏命令许侯反思过去的错误,并免除了他的官职和爵位,以此来安抚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光比防稍微谨慎一些。由于这样的原因,皇帝特地留下光的职位,让他再次成为特进。后来马豫跟随父亲回到汉朝。
赏析: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八》是一本关于中国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涵盖了从公元前26年到公元95年的中国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其中涉及到的人物包括皇帝、皇后、贵族、官员以及普通百姓等各类人群。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经济情况以及文化发展等方面的信息。同时,书中还记录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研究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