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安定降羌烧何种反,郡兵击灭之。时西海及大、小榆谷左右无复羌寇,隃麋相曹凤上言:“自建武以来,西羌犯法者,常从烧当种起,所以然者,以其居大、小榆谷,土地肥美,有西海鱼盐之利,阻大河以为固。又,近塞内诸种,易以为非,难以攻伐,故能强大,常雄诸种,恃其权勇,招诱羌、胡。今者衰困,党援坏沮,亡逃栖窜,远依发羌。臣愚以为宜及此时建复西海郡县,规固二榆,广设屯田,隔塞羌、胡交关之路,遏绝狂狡窥欲之源。又殖谷富边,省委输之役,国家可以无西方之忧。”上从之,缮修故西海郡,徙金城西部都尉以戍之,拜凤为金城西部都尉,屯龙耆。后增广屯田,列屯夹河,合三十四部。其功垂立,会永初中诸羌叛,乃罢。
三月,戊辰,临辟雍飨射,赦天下。
诗句翻译:资治通鉴 · 卷四十八 · 汉纪四十
春天,安定降羌烧何种反叛,郡兵将其击灭。此时西海及大、小榆谷左右没有再出现羌寇,隃麋相曹凤上书:“自从建武以来,西羌犯法者,常从烧当种起,所以然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居住在大、小榆谷,土地肥沃,有西海鱼盐之利,凭借大河作为屏障。另外,近塞内的各种部族容易产生误解,难以攻打,因此能强大,常常在诸部族中处于优势,凭借他们的权勇,招诱羌、胡。现在他们衰败困苦,党徒支持力减弱,逃亡窜逃,远依发羌。臣下愚蠢地认为这是应该趁这个时候建立恢复西海郡县,加固二榆,广泛设立屯田,隔断羌、胡交关的道路,遏制狂狡窥视的欲望。又可以种植谷类,让边疆富庶,免去输送劳役,国家就可以没有西方的忧患。”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修缮了原来的西海郡,把金城西部都尉调来戍守,任命曹凤为金城西部都尉,驻扎在龙耆。后来增加了扩大屯田的数量,设置屯兵夹河而立,总共三十四部。他的功劳即将完成,正逢永初中年羌族叛变,于是罢除他的职务。
三月,戊辰日,皇帝临辟雍行飨射礼,赦免天下。
赏析:本诗描绘了东汉时期安定地区发生的一场叛乱以及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诗人通过描述战争的激烈和政府的应对策略,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同时,也展现了政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所做出的努力。
- 背景介绍:这首诗发生在东汉时期,当时的安定地区发生了一场由烧何种引发的叛乱。这场叛乱给当地带来了很大的破坏和影响。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 主要事件:叛军被郡兵击败后,安定地区的局势逐渐稳定。然而,由于长期战乱和动荡,当地的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政府决定实施一系列政策。
- 政府措施:政府首先修缮了原来的西海郡,将金城西部都尉调来戍守;随后又增加了扩大屯田的数量,设置屯兵夹河而立,总共三十四部。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巩固了边疆安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基础。
- 诗歌结构与表达方式:本诗采用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通过详细描述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来反映作者的思想观点。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具体,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诗歌还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富有诗意和艺术性。
- 思想主题:本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宁和繁荣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以及政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所付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