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阎显辟崔骃之子瑗为吏,瑗以北乡侯立不以正,知显将败,欲说令废立,而显日沉醉,不能得见,乃谓长史陈禅曰:“中常侍江京等惑蛊先帝,废黜正统,扶立疏孽。少帝即位,发病庙中,周勃之征,于斯复见。今欲与君共求见说将军,白太后,收京等,废少帝,引立济阴王,必上当天心,下合人望,伊、霍之功不下席而立,则将军兄弟传祚于无穷;若拒违天意,久旷神器,则将以无罪并辜元恶。此所谓祸福之会,分功之时也。”禅犹豫未敢从。会显败,瑗坐被斥;门生苏祗欲上书言状,瑗遽止之。时陈禅为司隶校尉,召瑗谓曰:“弟听祗上书,禅请为之证。”瑗曰:“此譬犹儿妾屏语耳,愿使君勿复出口。”遂辞归,不复应州郡命。
己卯,以诸王礼葬北乡侯。
司空刘授以阿附恶逆,辟召非其人,策免。

资治通鉴·卷五十一·汉纪四十三

初,阎显辟崔骃之子瑗为吏,瑗以北乡侯立不以正,知显将败,欲说令废立。然显日沉醉,不能得见,乃谓长史陈禅曰:“中常侍江京等惑蛊先帝,废黜正统,扶立疏孽。少帝即位,发病庙中,周勃之征,于斯复见。今欲与君共求见说将军,白太后,收京等,废少帝,引立济阴王,必上当天心,下合人望,伊、霍之功不下席而立。”禅犹豫未敢从。会显败,瑗坐被斥;门生苏祗欲上书言状,瑗遽止之。时陈禅为司隶校尉,召瑗谓之曰:“弟听祗上书,禅请为之证。”瑗曰:“此譬犹儿妾屏语耳,愿使君勿复出口。”遂辞归,不复应州郡命。

己卯,以诸王礼葬北乡侯。司空刘授以阿附恶逆,辟召非其人,策免。

译文:
在安帝延光四年的春季二月乙亥日,汉朝的下邳惠王刘衍去世。三月戊午朔(初一),出现日食事件。同时,阎显因北乡侯立位不正而被废,他想要劝说皇帝废立新主。然而皇帝沉迷酒色,无法见到阎显,于是告诉长史陈禅:“中常侍江京等人迷惑先帝,废黜正统,扶持疏远的后代。少帝即位后,在庙中发病,周勃的征讨,于此再次发生。现在我想与您一起寻找机会向将军进言,告诉太后,逮捕江京等人,废黜少帝,拥立济阴王,必定能够上合天意,下应民心。这比伊尹、霍光的功绩还要快当。如果拒绝顺从天命,长期放弃政权,那么将会因为无罪之罪牵连到元凶。这是所谓的祸福交替的时刻,分功的关键时刻啊!”陈禅犹豫不决,没有答应。后来阎显失败,刘瑗因此受到斥责;门生苏祗想要上书陈述事实,刘瑗连忙制止他。当时陈禅担任司隶校尉,召见刘瑗并对他说:“你听着苏祗的上书,我请他为此事作证人。”刘瑗说:“这比喻就像儿妾之间的窃窃私语一样,希望您不要再开口了。”然后刘瑗告辞离开,不再接受州郡的命令。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阎显与刘瑗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发展,展现了当时朝政的混乱和社会的动荡不安。刘瑗作为一位忠诚的官员,尽管面临强大的威胁和诱惑,仍然坚守自己的信仰和道德底线,拒绝了可能带来巨大利益的机会。他的坚持不仅体现了个人的道德品质,也反映了古代士大夫对于正义和真理的追求。此外,诗中还展示了宫廷内部权力斗争的激烈程度,以及这些斗争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通过对事件的深入分析和描绘,诗歌传达了一种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弱点的批判性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