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又征广汉杨厚、江夏黄琼。琼,香之子也。厚既至,豫陈汉有三百五十年之厄以为戒,拜议郎。琼将至,李固以书逆遗之曰:“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不夷不惠,可否之间,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迹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士行其志终无时矣。常闻语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近鲁阳樊君被征,初至,朝廷设坛席,犹待神明,虽无大异,而言行所守,亦无所缺;而毁谤布流,应时折减者,岂非观听望深,声名太盛乎!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琼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琼昔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夺。数上疏言事,上颇采用之。
诗句:
- 时又征广汉杨厚、江夏黄琼。
- 琼,香之子也。
- 厚既至,豫陈汉有三百五十年之厄以为戒,拜议郎。
- 琼将至,李固以书逆遗之曰:“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不夷不惠,可否之间,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迹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士行其志终无时矣。常闻语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近鲁阳樊君被征,初至,朝廷设坛席,犹待神明,虽无大异,而言行所守,亦无所缺;而毁谤布流,应时折减者,岂非观听望深,声名太盛乎!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
- 琼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 琼昔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夺。数上疏言事,上颇采用之。
注释:
- 时又征广汉杨厚、江夏黄琼:在这个时候再次征召广汉的杨厚和江夏的黄琼。
- 琼,香之子也:黄琼是黄香的儿子。
- 厚既至,豫陈汉有三百五十年之厄以为戒,拜议郎:杨厚到达之后,预先陈述汉朝有三百五十年的灾难作为警戒,并被任命为议郎。
- 琼将至,李固以书逆遗之曰:“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不夷不惠,可否之间,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迹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士行其志终无时矣。常闻语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近鲁阳樊君被征,初至,朝廷设坛席,犹待神明,虽无大异,而言行所守,亦无所缺;而毁谤布流,应时折减者,岂非观听望深,声名太盛乎!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
- 琼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黄琼到了朝廷之后,被任命为议郎,并逐渐升迁为尚书仆射。
- 琼昔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黄琼过去跟随父亲在台阁中工作,熟悉各种事务。
- 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夺:后来黄琼在任职期间,熟悉官场的各种事务,并在朝堂上与各方官员进行争论,没有人能够与他相抗衡或夺取权力。
- 数上疏言事,上颇采用之:多次上书谈论政事,皇上颇为采纳他的意见。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黄琼的政治经历和贡献。通过描述他的征召过程、任职经历以及他在朝堂上的活动和表现,展现了黄琼的才能和影响力。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处士”的看法和批评,以及作者对这种行为的不满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