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南阳樊英,少有学行,名著海内,陷于壶山之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安帝赐策书征之,不赴。是岁,帝复以策书、玄纁,备礼征英,英固辞疾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疾不肯起;强舆入殿,犹不能屈。帝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其后帝乃为英设坛,令公车令导,尚书奉引,赐几、杖,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拜五官中郎将。数月,英称疾笃;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令在所送谷,以岁时致牛酒。英辞位不受,有诏譬旨,勿听。英初被诏命,众皆以为必不降志。南郡王逸素与英善,因与其书,多引古譬谕,劝使就聘。英顺逸议而至;及后应对无奇谋深策,谈者以为失望。河南张楷与英俱征,谓英曰:“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民也。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诗句:

  1. 初,南阳樊英,少有学行,名著海内,陷于壶山之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安帝赐策书征之,不赴。
  2. 是岁,帝复以策书、玄纁,备礼征英,英固辞疾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
  3. 英不得已,到京,称疾不肯起;强舆入殿,犹不能屈。
  4. 帝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其后帝乃为英设坛,令公车令导,尚书奉引,赐几、杖,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拜五官中郎将。
  5. 数月,英称疾笃;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令在所送谷,以岁时致牛酒。英辞位不受,有诏譬旨,勿听。
  6. 英初被诏命,众皆以为必不降志。南郡王逸素与英善,因与其书,多引古譬谕,劝使就聘。英顺逸议而至;及后应对无奇谋深策,谈者以为失望。
  7. 河南张楷与英俱征,谓英曰:“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民也。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注释:
  8. 南阳的樊英,年轻时就有很高的学问和品行,他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声望。他陷入了壶山的阳面,州郡先后多次请求他担任官职,他都拒绝了。公卿举荐贤良、方正、有道的人,他都没有接受。安帝赐给他策文,用玄色丝帛作为礼物,正式地征召他,但他都没有去就职。这一年,安帝又用策文和丝帛作为礼物征召他,樊英坚决推辞说身体很虚弱。安帝严厉地命令郡县官员把他强行送到朝廷去。樊英没有办法,只好到京城,声称自己身体很虚弱,不愿意起床。即使被强行抬进宫殿,他还是不肯出来。皇帝派太医给樊英治病,每月都送去羊和酒。之后皇帝就在京城为樊英设立了祭坛,让公车令引导,尚书陪同引导,赏赐了樊英一些竹简和手杖,对待他就像师傅一样,经常询问他的得失,并任命他为五官中郎将。几个月以后,樊英声称自己的身体很虚弱;皇帝下诏让他担任光禄大夫,赏赐他告假回家,让他在家乡送粮,每年按时送来牛肉、美酒。樊英坚决推辞不接受这个任命,皇帝有诏书劝说他不要推辞。樊英最初被征召时,人们都认为他一定会拒绝。南郡王逸素和樊英关系很好,就写信劝樊英去上任。樊英顺从王逸的意见到了京城。后来当樊英在朝廷上回答问题的时候,没有什么惊人的计谋和高明的策略,议论他的人认为樊英失望了。河南人张楷和樊英一起去受征召,他对樊英说:“天下有两种道理,一是出去做官,二是在家闲居。我以前因为您的离开,能帮君主辅佐他治理国家;现在您开始以一个没有名气的人的身份,对一个万乘之尊的天子发怒,等到享受到了爵位和俸禄,又不听说有什么办法可以辅助皇上。您在朝中还是在外任上,都无所依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