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岁,前朗陵侯相荀淑卒。淑少博学有高行,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皆师宗之。在朗陵、莅事明治,称为神君。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专,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所居里旧名西豪,颍阴令渤海苑康以为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更命其里曰高阳里。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淑为师,以同郡陈寔为友。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陈寔出于单微,为郡西门亭长。同郡锤皓以笃行称,前后九辟公府,年辈远在寔前,引与为友。皓为郡功曹,辟司徒府;临辞,太守问:“谁可代卿者?”皓曰:“明府欲必得其人,西门亭长陈寔可。”寔闻之曰:“钟君似不察人,不知何独识我!”太守遂以寔为功曹。时中常侍山阳侯览托太守高伦用吏,伦教署为文学掾,寔知非其人,怀檄请见,言曰:“此人不宜用,而侯常侍不可违,寔乞从外署,不足以尘明德。”伦从之。于是乡论怪其非举,寔终无所言。伦后被征为尚书,郡中士大夫送至纶氏,伦谓众人曰:“吾前为侯常侍用吏,陈君密持教还而于外白署,比闻议者以此少之,此咎由故人畏惮强御,陈君可谓‘善则称君,过则称己’者也。”寔固自引愆,闻者方叹息,由是天下服其德。后为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邻县民归附者,寔辄训导譬解发遣,各令还本。司官行部,吏虑民有讼者,白欲禁之。寔曰:“讼以求直,禁之,理将何申!其勿有所拘。”司官闻而叹息曰:“陈君所言若是,岂有冤于人乎!”亦竟无讼者。以沛相赋敛违法,解印绶去;吏民追思之。钟皓素与荀淑齐名,李膺常叹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皓兄子瑾母,膺之姑也。瑾好学慕古,有退让风,与膺同年,俱有声名。膺祖太尉修常言:“瑾似我家性,‘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复以膺妹妻之。膺谓瑾曰:“孟子以为‘人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弟于是何太无皁白邪!”瑾尝以膺言白皓。皓曰:“元礼祖、父在位,诸宗并盛,故得然乎!昔国武子好招人过,以致怨恶,今岂其时邪!必欲保身全家,尔道为贵。”

荀淑:高洁之风,儒林楷模

在东汉时期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以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学问,赢得了后世的无限尊崇。他是朗陵侯相荀淑,字季和,颍川颍阴人(今河南省许昌市)。他不仅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更是一个品行高洁、有着卓越智慧的学者。

东汉汉和帝至汉桓帝年间,苟淑以其出众的德行和学识,在朝为官。他不仅被举荐到朝廷,还曾出任当涂县长,治理地方,深受百姓的爱戴。然而,他并未因此满足,而是选择辞职,返回乡里继续他的学术研究。他的这一行为,展现了他对个人修养的重视,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淡泊。

尽管苟淑不喜欢章句的钻研,但他对于儒家经典的理解,却深刻而准确。他的言行一致,成为了那个时代众多士人的榜样。他的事迹被后人所传颂,他的品格被后人所称颂。

荀淑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他的生活态度和学术追求,至今仍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在当今社会,我们或许无法完全复制他的人生,但我们可以从他的身上学到一种生活的智慧——那就是无论身处何方,都要保持一颗正直善良的心,用知识和智慧去影响和改变世界。

让我们向荀淑学习,传承和发扬光大这种高尚的人格魅力,让每一个人都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贡献,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