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心疑超等,八月,丁丑,使中黄门张恽入省宿,以防其变。具瑗敕吏收恽,以“辄从外入,欲图不轨。”帝御前殿,召诸尚书入,发其事,使尚书令尹勋持节勒丞、郎以下皆操兵守省阁,敛诸符节送省中,使具瑗将左右厩驺、虎贲、羽林、都候剑戟士合千馀人,与司隶校尉张彪共围冀第,使光禄勋袁于持节收冀大将军印绶,徙封比景都乡侯。冀及妻寿即日皆自杀;不疑、蒙先卒。悉收梁氏、孙氏中外宗亲送诏狱,无长少皆弃市;它所连及公卿、列校、刺史、二千石,死者数十人。太尉胡广、司徒韩縯、司空孙朗皆坐阿附梁冀,不卫宫,止长寿亭,减死一等,免为庶人。故吏、宾客免黜者三百馀人,朝廷为空。是时,事猝从中发,使者交驰,公卿失其度,官府市里鼎沸,数日乃定;百姓莫不称庆。收冀财货,县官斥卖,合三十馀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税租之半,散其苑囿,以业穷民。
资治通鉴·卷五十四·汉纪四十六
冀心疑超等,八月,丁丑,使中黄门张恽入省宿,以防其变。具瑗敕吏收恽,以“辄从外入,欲图不轨。”帝御前殿,召诸尚书入,发其事,使尚书令尹勋持节勒丞、郎以下皆操兵守省阁,敛诸符节送省中,使具瑗将左右厩驺、虎贲、羽林、都候剑戟士合千馀人,与司隶校尉张彪共围冀第,使光禄勋袁于持节收冀大将军印绶,徙封比景都乡侯。冀及妻寿即日皆自杀;不疑、蒙先卒。悉收梁氏、孙氏中外宗亲送诏狱,无长少皆弃市;它所连及公卿、列校、刺史、二千石,死者数十人。太尉胡广、司徒韩縯、司空孙朗皆坐阿附梁冀,不卫宫,止长寿亭,减死一等,免为庶人。故吏、宾客免黜者三百馀人,朝廷为空。是时,事猝从中发,使者交驰,公卿失其度,官府市里鼎沸,数日乃定;百姓莫不称庆。收冀财货,县官斥卖,合三十馀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税租之半,散其苑囿,以业穷民。
赏析: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历史事件。本段选自《资治通鉴》的汉纪四十六,讲述了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导致朝政黑暗,最终被皇帝察觉并平定的一段历史。通过这段历史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腐败和黑暗,以及人民对公正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当权者在面对腐败时的态度和行动,对于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政治腐败
本段描绘了宦官专权导致的朝政黑暗,如居风县令贪污暴虐,引发民变;同时揭示了宦官利用职权进行非法活动的情况。这种政治腐败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的稳定性。
正义力量的崛起
文中描述了皇帝对宦官的发觉及随后的行动。皇帝通过赦免和调查,揭露并惩罚了宦官的罪行,显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决心。这一过程不仅恢复了国家的秩序,也体现了法治精神的重要性。
社会动荡与民众觉醒
在宦官专权的压制下,普通民众被迫反抗。文中提到,由于宦官的暴行,县民朱达等人起兵反曹,最终被皇帝的军队镇压。这反映了民众在长期压迫下的觉醒,以及他们对自由和公平的追求。
历史启示
通过这一段历史,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历史启示:权力的滥用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人民的苦难。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任何形式的腐败和专权都是不可容忍的,必须坚决予以打击和清除。同时,加强法治建设和提高政府透明度也是确保社会公正和国家繁荣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