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令陈蕃上疏荐五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帝悉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皆不至。稚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陈蕃为豫章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之免,既谒而退。蕃性方峻,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稚虽不应诸公之辟,然闻其死丧,辄负笈赴吊。常于家豫炙鸡一只,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暴干,以裹鸡,径到所赴冢隧外,以水渍绵,使有酒气,斗米饭,白茅为藉。以鸡置前,醊酒毕,留谒则去,不见丧主。
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友著闻,常同被而寝,不应征聘。肱尝与弟季江俱诣郡,夜于道为盗所劫,欲杀之,肱曰:“弟年幼,父母所怜,又未聘娶,愿杀身济弟。”季江曰:“兄年德在前,家之珍宝,国之英俊,乞自受戮,以代兄命。”盗遂两释焉,但掠夺衣资而已。既至,郡中见肱无衣服,怪问其故,肱托以它辞,终不言盗。盗闻而感悔,就精庐求见征君,叩头谢罪,还所略物。肱不受,劳以酒食而遣之。帝既征肱不至,乃下彭城,使画工图其形状。肱卧于幽暗,以被韬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风,工竟不得见之。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涵盖了从公元前861年到公元959年的中国历史。司马光在编纂这部书时历时十九年,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里程碑之一。下面将根据原文逐一解读:

  1. 诗句:陈蕃向皇帝推荐五位隐士,他们分别是豫章的徐稚、彭城的姜肱、汝南的袁闳、京兆的韦著和颍川的李昙。

  2. 译文:帝全部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皆不至。

  • 解释:皇帝用尊贵的礼遇征召这些隐士,但他们都不应召而至。
  1. 诗句:稚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
  • 解释:徐稚家境贫寒,经常亲自耕种庄稼,如果不是自己能做,就不吃。他谦逊节俭,有德行,多次被邀请到政府任职,但他都不愿意去。
  1. 译文:陈蕃为豫章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之免,既谒而退。
  • 解释:陈蕃担任豫章太守,用礼仪请求任用徐稚为功曹。但徐稚没有接受这个职位,见到之后便退却了。
  1.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徐稚的清贫生活和他不愿出仕的决心。他虽然拒绝了政府的邀请,但当听闻故旧丧事时,总是带着书箱去吊唁。这种对故人的尊重与忠诚,反映了他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这首诗通过描绘徐稚的生活和态度,展示了他作为一个隐士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以及他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承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