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封赏逾制,内宠猥盛。陈蕃上疏曰:“夫诸侯上象四七,籓屏上国;高祖之约,非功臣不侯。而闻追录河南尹邓万世父遵之微功,更爵尚书令黄俊先人之绝封。近习以非义授邑,左右以无功传赏,至乃一门之内,侯者数人,故纬象失度,阴阳谬序。臣知封事已行,言之无及,诚欲陛下从是而止。又,采女数千,食肉衣绮,脂油粉黛,不可赀计。鄙谚言‘盗不过五女门’,以女贫家也;今后宫之女,岂不贫国乎!”帝颇采其言,为出宫女五百馀人,但赐俊爵关内侯,而封万世南乡侯。
帝从容问侍中陈留爰延:“朕何如主也?”对曰:“陛下为汉中主。”帝曰:“何以言之?”对曰:“尚书令陈蕃任事则治,中常侍黄门与政则乱。是以知陛下可与为善,可与为非。”帝曰:“昔硃云廷折栏槛,今侍中面称朕违,敬闻阙矣。”拜五官中郎将,累迁大鸿胪。会客星经帝坐,帝密以问延,延上封事曰:“陛下以河南尹邓万世有龙潜之旧,封为通侯,恩重公卿,惠丰宗室;加顷引见,与之对博,上下枼黩,有亏尊严。臣闻之,帝左右者,所以咨政德也。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惟陛下远谗谀之人,纳謇謇之士,则灾变可除。”帝不能用。延称病,免归。

译文

当时,封赏超过了制度,内宠过度繁荣。陈蕃上书说:“诸侯的封赏应当符合四七之数,藩屏是国家的重要支撑;高祖之约,非功臣不封侯。但是听说您追记河南尹邓万世的父亲遵微功,更改尚书令黄俊先人的绝封。近习以非义授邑,左右以无功传赏,以至于一门之内,封侯者数人,所以纬象失去标准,阴阳错乱。臣知道封事已经实行,言之无及,诚愿陛下从今而止。又,采女数千,食肉穿绮,脂油粉黛,不可计算。鄙谚说‘盗不过五女门’,因为女贫家也;今后宫之女,岂不贫国乎!”帝颇采纳他的话,出宫女五百余人,只赐给黄俊爵关内侯,而封邓万世为南乡侯。
皇帝从容问侍中陈留爰延:“朕是什么主?”回答说:“陛下是汉中的主。”皇帝说:“何以见得?”回答说:“尚书令陈蕃任事则治,中常侍黄门与政则乱。因此知道陛下可与为善,可与为非。”皇帝说:“过去朱云廷折栏杆槛,现在侍中面称朕违,敬闻阙矣。”拜五官中郎将,累迁大鸿胪。恰逢客星经皇帝坐,帝密以问延,延上封事曰:“陛下以河南尹邓万世有龙潜之旧,封为通侯,恩重公卿,惠丰宗室;加顷引见,与之对博,上下淫乱,有亏尊严。臣闻之,帝左右者,所以咨政德也。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惟陛下远谗谀之人,纳謇謇之士,则灾变可除。”帝不能用。延称病,免归。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风气的恶化。诗中提到了陈蕃对朝廷政治状况的观察和批评,以及他对皇帝行为的不满。通过陈蕃的视角,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官场的一些弊端,例如封赏过于泛滥、宦官权力过大等。同时,诗中也表达了陈蕃对皇帝的劝谏和期望,希望皇帝能够改变现状,选拔贤良的人才,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诗中还提到了一些历史典故和俗语,如“盗不过五女门”等,这些典故和俗语为整首诗增添了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诗中的对话形式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中的内容和意义。
这首诗通过对陈蕃的叙述和描写,展示了东汉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政治风貌,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