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桓皇帝上之下延熹三年(庚子,公元一六零年)
春,正月,丙申,赦天下,诏求李固后嗣。初,固既策罢,知不免祸,乃遣三子基、兹、燮皆归乡里,时燮年十三,姊文姬为同郡赵伯英妻,见二兄归,具知事本,默然独悲曰:“李氏灭矣!自太公已来,积德累仁,何以遇此!”密与二兄谋,豫藏匿燮,托言还京师,人咸信之。有顷,难作,州郡收基、兹,皆死狱中。文姬乃告父门生王成曰:“君执义先公,有古人之节;今委君以六尺之孤,李氏存灭,其在君矣!”成乃将燮乘江东下,入徐州界,变姓名为酒家佣,而成卖卜于市,各为异人,阴相往来。积十馀年,梁冀既诛,燮乃以本末告酒家,酒家具车重厚遣之,燮皆不受,遂还乡里,追行丧服,姊弟相见,悲感傍人。姊戒燮曰:“吾家血食将绝,弟幸而得济,岂非天邪!宜杜绝众人,勿妄往来,慎无一言加于梁氏!加梁氏则连主上,祸重至矣,唯引咎而已。”燮谨从其诲。后王成卒,燮以礼葬之,每四节为设上宾之位而祠焉。
资治通鉴 · 卷五十四·汉纪四十六
春,正月,丙申,赦天下,诏求李固后嗣。初,固既策罢,知不免祸,乃遣三子基、兹、燮皆归乡里,时燮年十三,姊文姬为同郡赵伯英妻,见二兄归,具知事本,默然独悲曰:“李氏灭矣!自太公已来,积德累仁,何以遇此!”密与二兄谋,豫藏匿燮,托言还京师,人咸信之。有顷,难作,州郡收基、兹,皆死狱中。文姬乃告父门生王成曰:“君执义先公,有古人之节;今委君以六尺之孤,李氏存灭,其在君矣!”成乃将燮乘江东下,入徐州界,变姓名为酒家佣,而成卖卜于市,各为异人,阴相往来。积十馀年,梁冀既诛,燮乃以本末告酒家,酒家具车重厚遣之,燮皆不受,遂还乡里,追行丧服,姊弟相见,悲感傍人。姊戒燮曰:“吾家血食将绝,弟幸而得济,岂非天邪!宜杜绝众人,勿妄往来,慎无一言加于梁氏!加梁氏则连主上,祸重至矣,唯引咎而已。”燮谨从其诲。后王成卒,燮以礼葬之,每四节为设上宾之位而祠焉。
赏析:
《资治通鉴》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该书通过详尽的记载和分析,为我们揭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汉纪四十六》中,孝桓皇帝上之下延熹三年(庚子,公元一六零年)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一个家族的命运。
李固作为一位忠臣,尽管知道自身难逃厄运,但他仍然选择派遣自己的三个儿子返回故乡,这表现出了他深沉的爱国精神和对家人的责任感。他的这种举动虽然未能改变他的命运,但却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儿子们,使他们在面对困境时能够保持冷静和坚定。
李固的三个儿子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行动,有的选择了隐退,有的选择了抗争。他们的选择虽然不同,但都体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和价值观。其中,李固的三个儿子最终都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但他们的行为和选择却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发展。
《资治通鉴》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历史的发展脉络,还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和他们行为的评价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