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西羌馀众复与烧何大豪寇张掖,晨,薄校尉段颎军。颎下马大战,至日中,刀折矢尽,虏亦引退。颎追之,且斗且行,昼夜相攻,割肉食雪,四十馀日,遂至积石山,出塞二千馀里,斩烧何大帅,降其馀众而还。
夏,五月,甲戌,汉中山崩。
六月,辛丑,司徒祝恬薨。
秋,七月,以司空盛允为司徒,太常虞放为司空。
长沙蛮反,屯益阳,零陵蛮寇长沙。
九真馀贼屯据日南,众转强盛;诏复拜桂阳太守夏方为交趾刺史。方威惠素著,冬,十一月,日南贼二万馀人相率诣方降。
勒姐、零吾种羌围允街;段颎击破之。
泰山贼叔孙无忌攻杀都尉侯章;遣中郎将宗资讨破之。诏征皇甫规,拜泰山太守。规到官,广设方略,寇虏悉平。
孝桓皇帝上之下延熹四年(辛丑,公元一六一年)
资治通鉴·卷五十四 · 汉纪四十六
汉桓帝永寿三年(丁酉,公元157年)春,正月己未(疑误),赦天下。居风县县令贪污暴虐没有限度,县民朱达等和蛮夷联合反叛,攻打县城,杀死县令,聚集群众四五千人。
夏季,五月,甲戌(辛亥),汉中山王刘焉去世。六月,辛丑(壬午),司徒祝恬薨。秋,七月,以司空盛允为司徒,太常虞放为司空。长沙蛮反,屯益阳,零陵蛮寇长沙。九真馀贼屯据日南,众转强盛;诏复拜桂阳太守夏方为交趾刺史。勒姐、零吾种羌围允街;段颎击破之。泰山贼叔孙无忌攻杀都尉侯章;遣中郎将宗资讨破之。孝桓皇帝上之下延熹四年(辛丑,公元一六一年)
译文:
居风县的县令因为贪腐暴虐而被民众所不容,县民朱达等与蛮夷联合造反,攻打县城,杀死县令,聚集了四五千人的势力。
夏季,五月,甲戌(辛亥),大赦天下。
秋季,七月,以司空盛允为司徒,太常虞放为司空。
长沙蛮起兵作乱,屯兵于益阳,零陵蛮侵犯长沙。九真的余贼占据日南,兵力逐渐壮大。朝廷诏令重新任命桂阳太守夏方为交趾刺史。夏方威信仁爱素著,冬季十一月,日南的贼军二万余人相率向夏方投降归附。
勒姐、零吾种羌围攻允街;段颎击破敌军。
泰山贼叔孙无忌进攻杀害都尉侯章;派中郎将宗资讨伐击败他。朝廷征召皇甫规,任命他为泰山太守。皇甫规到任后,广泛地制定了策略,寇贼全都被平定。
赏析:
本诗记载了东汉中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在这段时间里,汉桓帝的统治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内部的叛乱和外患。此诗通过记录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反映出朝廷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和应对措施。
诗中提及居风县的贪腐问题和随之引发的民变,揭示了当时中央政府在地方治理上的疏漏和腐败问题。同时,朝廷对这些叛乱的处理,如赦免、任命新的官员等,显示了政府对稳定局势的决心。此外,诗中的战役描述和官员调动,反映了东汉末年政治军事活动频繁的特点。
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记述,作者不仅提供了历史的背景信息,还展现了东汉时期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结构。这种记录方式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背景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