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东海相刘宽为尚书令。宽,崎之子也,历典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吏民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每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皆悦而化之。
孝桓皇帝中延熹九年(丙午,公元一六六年)
春,正月,辛卯朔,日有食之。诏公卿、郡国举至孝。太常赵典所举荀爽对策曰:“昔者圣人建天地之中而谓之礼,众礼之中,昏礼为首。阳性纯而能施,阴体顺而能化,以礼济乐,节宣其气,故能丰子孙之祥,致老寿之福。及三代之季,淫而无节,阳竭于上,阴隔于下,故周公之戒曰:‘时亦罔或克寿。’《传》曰:‘截趾适屦,孰云其愚,何与斯人,追欲丧躯。’诚可痛也。臣窃闻后宫采女五六千人,从官、侍使复在其外,空赋不辜之民,以供无用之女,百姓穷困于外,阴阳隔塞于内,故感动和气,灾异屡臻。臣愚以为诸未幸御者,一皆遣出,使成妃合,此诚国家之大福也。”诏拜郎中。司隶、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

诗句:“温仁多恕,吏民有过,只用蒲鞭罚之”

译文: 刘宽治理东海时,以温和宽容、宽恕为准则。面对属下官吏的过错,他只使用薄鞭轻轻惩戒,以示羞辱,并不加重刑罚,让官员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并承担后果。

赏析: 此诗反映了刘宽的仁厚和宽恕。他的治政风格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尊敬,使得下属即便犯错也愿意接受惩罚而非心生怨恨。此外,他还提倡对有过失之人进行教育而非一味责罚,这种政策使人民感受到了公正与温暖,逐渐被教化。通过这些做法,刘宽不仅在政务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还赢得了广泛的民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