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中东郡谢弼上封事曰:“臣闻‘惟虺惟蛇,女子之祥’。伏惟皇太后定策宫闼,援立圣明,《书》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窦氏之诛,岂宜咎延太后!幽隔空宫,愁感天心,如有雾露之疾,陛下当何面目以见天下!孝和皇帝不绝窦氏之恩,前世以为美谈。礼,‘为人后者为之子’,今以桓帝为父,岂得不以太后为母哉!愿陛下仰慕有虞蒸蒸之化,俯思《凯风》慰母之念。臣又闻‘开国承家,小人勿用’。今功臣久外,未蒙爵秩,阿母宠私,乃享大封,大风雨雹,亦由于兹。又,故太傅陈蕃,勤身王室,而见陷群邪,一旦诛灭,其为酷滥,骇动天下;而门生故吏,并离徙锢。蕃身已往,人百何赎!宜还其家属,解除禁网,夫台宰重器,国命所系,今之四公,唯司空刘宠断断守善,馀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餗之凶,可因灾异,并加罢黜,征故司空王畅、长乐少府李膺并居政事,庶灾变可消,国祚惟永。”左右恶其言,出为广陵府丞,去官,归家。曹节从子绍为东郡太守,以它罪收弼,掠死于狱。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五十六 · 汉纪四十八,孝和皇帝下永元四年(壬辰,公元九二年)春,正月,遣大将军左校尉耿夔,授于除鞬印绶,使中郎将任尚,持节卫护屯伊吾。
译文:在孝桓皇帝下永元四年的春季,也就是农历的正月,汉武帝派遣大将军左校尉耿夔前往西域伊吾国,授予中郎将任尚以将军之印。这一行动是为了保卫国家的边疆安全。
关键词解释:
- “汉纪”:古代中国历史记载的一种形式,记录了汉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 “孝和皇帝下永元四年”:指的是东汉时期皇帝刘庄在位的最后一年,永元四年是这一年中的第四个年头。
- “春”:农历的季节之一,代表春天的意思。
- “遣大将军”:派遣军队或者官员去执行任务。
- “左校尉耿夔”:官名,负责军事指挥和守卫边疆。
- “授于除鞬印绶”:授予某人军权或官职。
- “中郎将任尚”:官名,负责边境防御的将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东汉时期的军事行动和政治背景。诗中的“遣大将军左校尉耿夔,授于除鞬印绶”表明了当时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重视以及对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同时,诗中提到的“开国承家,小人勿用”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政策导向,强调了选拔和重用人才的重要性。此外,诗人通过描述军事行动,传达出了一种紧张而严肃的气氛,同时也展示了古代中国对于边防的重视和保护家园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