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左丞孔坦、司徒司马丹杨陶回言于王导,请“及峻未至,急断阜陵,守江西当利诸口,彼少我众,一战决矣。若峻未来,可往逼其城。今不先往,峻必先至,峻至则人心危骇,难与战矣。此时不可失也。”导然之,庾亮不从。十二月,辛亥,苏峻使其将韩晃、张健等袭陷姑孰,取盐米,亮方悔之。
壬子,彭城王雄、章武王休叛奔峻。雄,释之子也。
庚申,京师戒严,假庾亮节,都督征讨诸军事;以左卫将军赵胤为历阳太守,使左将军司马流将兵据慈湖以拒峻。以前射声校尉刘超为左卫将军,侍中褚翜典征讨军事。亮使弟翼以白衣领数百人备石头。
丙寅,徙琅邪王昱为会稽王,吴王岳为琅邪王。
宣城内史桓彝欲起兵以赴朝廷,其长史裨惠以郡兵寡弱,山民易扰,谓宜且按甲以待之。彝厉色曰:“‘见无礼于其君者,若鹰鹯之逐鸟雀。’今社稷危逼,义无宴安。”辛未,彝进屯芜湖。韩晃击破之,因进攻宣城,彝退保广德,晃大掠诸县而还。徐州刺史郗鉴欲帅所领赴难,诏以北寇,不许。

资治通鉴 · 卷九十三

晋纪十五

【原文】
尚书左丞孔坦、司徒司马丹杨陶回言于王导,请“及峻未至,急断阜陵,守江西当利诸口,彼少我众,一战决矣。若峻未来,可往逼其城。今不先往,峻必先至,峻至则人心危骇,难与战矣。此时不可失也。”导然之,庾亮不从。十二月,辛亥,苏峻使其将韩晃、张健等袭陷姑孰,取盐米,亮方悔之。壬子,彭城王雄、章武王休叛奔峻。雄,释之子也。庚申,京师戒严,假庾亮节,都督征讨诸军事;以左卫将军赵胤为历阳太守,使左将军司马流将兵据慈湖以拒峻。以前射声校尉刘超为左卫将军,侍中褚翜典征讨军事。亮使弟翼以白衣领数百人备石头。
【译文】
尚书左丞孔坦和司徒司马陶回向王导提议说:“如果苏峻还没有到达,我们就应该迅速切断阜陵的通路,守住江西的有利口门,他们兵力较少,如果我们能一战取胜。如果苏峻还没来,我们就可以去逼近他的城池。如果我们现在不先去进攻他,苏峻一定会首先到达,苏峻一旦到了,人心就会产生恐慌,那时我们就很难再与他交战了。所以现在这个机会是不可以错过的。”王导同意了这个建议,但是庾亮却没有听从。十二月,辛亥日,苏峻派遣部将韩晃和张健等人袭击并攻陷了姑孰,夺取了食盐和大米。这时王亮才后悔不已。壬子日,彭城王司马雄和章武王司马休背叛并投奔了苏峻。司马雄是王导的儿子。庚申日,京城戒严,朝廷授予庾亮符节,让他担任都督征讨诸军事;任命左卫将军赵胤为历阳太守,让他率领军队占据慈湖,抵御苏峻的进犯。又任命前射声校尉刘超为左卫将军,让侍中褚翜掌管征讨的军事事务。王导派自己的弟弟王翼带领几百名白衣士卒守卫石头城。

【注释】

  • 《资治通鉴》: 这是一部由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中国历代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
  • 尚书左丞: 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政府文书和奏章的官员。
  • 司徒: 古代最高官位之一,地位仅次于皇帝。
  • 陶回: 人名,可能是苏峻手下的将领或谋士。
  • 王导: 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对稳定政局有重要作用。
  • 庾亮: 东晋时期的重要大臣,曾参与平定苏峻之乱。
  • 十二月:古代月份用干支表示,这里的“干”指的是天干,“支”指的是地支。
  • 辛亥:农历日期,这里指12月9日。
  • 彭城王:古代封号,用于封赏有功的亲王。
  • 司马休:人名,此处应为章武王司马休的误写,司马休是司马家族中的一员。
  • 庚申:农历日期,这里指12月23日。
  • 戒严:国家遇到紧急情况时,皇帝下令加强军队训练和备战。
  • 假:授予的意思。
  • 都督: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和指挥一个区域内的军队。
  • 历阳太守:地方官职,负责管理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等事务。
  • 慈湖: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芜湖附近。
  • 左卫将军:官名,负责统领左臂部队的高级将领。
  • 射声校尉:古代官职,负责管理箭矢等武器。
  • 左卫将军刘超:名字和职位都正确,刘超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曾参与多次战争。

【赏析】
本段描绘了东晋末年苏峻发动叛乱后的政治紧张局面。文中展现了王导和庾亮的决策过程以及他们的行动反应,突出了在危机时刻个人决策的重要性以及政治力量如何影响历史进程。此段文字通过对关键人物的描写及其决策行为,展示了那个时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以及权力斗争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