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谓钟雅曰:“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盍早为之计!”雅曰:“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各遁逃以求免,何以为臣!”
丁巳,峻称诏大赦,惟庾亮兄弟不在原例。以王导有德望,犹使以本官居己之右。祖约为侍中、太尉、尚书令,峻自为骠骑将军、录尚书事,许柳为丹杨尹,马雄为左卫将军,祖涣为骁骑将军。弋阳王羕诣峻,称述峻功,峻复以羕为西阳王、太宰、录尚书事。
峻遣兵攻吴国内史庾冰,冰不能御,弃郡奔会稽,至浙江,峻购之甚急。吴铃下卒引冰入船,以蘧蒢覆之,呤啸鼓枻,溯流而去。每逢逻所,辄以杖叩船曰:“何处觅庾冰,庚冰正在此。”人以为醉,不疑之,冰仅免。峻以侍中蔡谟为吴国内史。
温峤闻建康不守,号恸;人有候之者,悲哭相对。庾亮至寻阳,宣太后诏,以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又加徐州刺史郗鉴司空。峤曰:“今日当以灭贼为急,未有功而先拜官,将何以示天下!”遂不受。峤素重亮,亮虽奔败,峤愈推奉之,分兵给亮。
《资治通鉴》·卷九十四 · 晋纪十六
诗歌翻译与译文:
在咸和三年(公元328年)的春日,晋朝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朝廷内部争斗不休,外患接踵而至。庾亮虽为朝廷重臣,但面对内忧外患,感到力不从心。温峤则率军进入建康,欲解燃眉之急。然而,战事并非想象中那般顺利,苏峻迅速攻占首都,朝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在这一背景下,有人劝钟雅考虑对策,但钟雅表示:“国家混乱之时,我岂能置身事外?各自逃离以求自保,如何还能担当臣子的责任?”他坚守信念,宁愿战死也不愿背弃自己的忠诚。
尽管面临如此困境,庾亮仍然力图稳定局势。丁巳那天,苏峻宣布大赦,唯庾亮兄弟例外,仍以王导为首的旧臣地位。尽管如此,庾家的命运仍旧岌岌可危,庾亮的最终结局也成为史书上的一笔沉重注脚。
《资治通鉴》不仅是一部详实的历史记录,更是一部饱含情感与哲理的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以及人们对于家国情怀的深刻反思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