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刺史庾亮亦请讨默。诏加亮征讨都督,帅步骑二万往与侃会。
西阳太守邓岳、武昌太守刘诩皆疑桓宣与默同。豫州西曹王随曰:“宣尚不附祖约,岂肯同郭默邪!”岳、诩遣随诣宣观之,随说宣曰:“明府心虽不尔,无以自明,惟有以贤子付随耳!”宣乃遣其子戎与随俱迎陶侃。侃辟戎为扌彖,上宣为武昌太守。
二月,后赵群臣请后赵王勒即皇帝位;勒乃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立妃刘氏为王后,世子弘为太子。以其子宏为骠骑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单于,封秦王;斌为左卫将军,封太原王;恢为辅国将军,封南阳王。以中山公虎为太尉、尚书令,进爵为王;虎子邃为冀州刺史,封齐王;宣为左将军;挺为侍中,封梁王。又封石生为河东王,石堪为彭城王。以左长史郭敖为尚书左仆射,右长史程遐为右仆射、领吏部尚书,左司马夔安、右司马郭殷、从事中郎李凤、前郎中令裴宪,皆为尚书,参军事徐光为中书令、领秘书监。自馀文武,封拜各有差。
诗句原文:
资治通鉴·卷九十四·晋纪十六
豫州刺史庾亮亦请讨默,诏加亮征讨都督,帅步骑二万往与侃会。
译文:
在晋朝时期,豫州刺史庾亮也请求派兵讨伐郭默。皇帝下诏任命庾亮为征讨都督,率领步兵和骑兵共两万人去与陶侃会合。
关键词解释:
- 豫州:指现在的河南省及周边地区。
- 庾亮:东晋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豫州刺史。
- 陶侃:东晋时期的另一位官员,曾任太尉。
- 后赵王勒:即石虎,是当时的后赵国君。
- 西阳太守邓岳、武昌太守刘诩:都是东晋时期的官员。
- 尚书令:官名,负责管理国家的行政事务。
- 辅国将军:官名,负责辅佐国家。
- 河东王:封爵,表示尊贵的称号。
- 彭城王:同样也是一种封爵,用于表示高贵的身份。
- 左长史:官名,负责辅佐政务。
- 右长史:同样是一种官职,负责辅佐政务。
- 司马:古代官职,负责军事指挥。
- 中书令:官名,负责掌管国家机密。
- 尚书左仆射:官名,负责辅佐政务。
- 尚书右仆射:同样是官名,负责辅助政务。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紧张和复杂性。从诗中可以看出,庾亮和陶侃作为地方高级官员,都希望对叛乱者进行镇压。而郭默则是一个威胁,他控制了豫章地区,并试图与桓宣勾结。诗中通过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展现了各方势力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担忧和决心。此外,诗中的一些官职名称如“尚书”、“左仆射”等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结构和权力分布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