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南军司刘胤为江州刺史。陶侃、郗鉴皆言胤非方伯才,司徒导不从。或谓导子悦曰:“今大难之后,纪纲弛顿。自江陵至于建康三千馀里,流民万计,布在江州。江州,国之南籓,要害之地,而胤以忲侈之性,卧而对之,不有外变,必有内患矣。”悦曰:“此温平南之意也。”
秋,八月,赵南阳王胤帅众数万自上邽趣长安,陇东、武都、安定、新平、北地、扶风、始平诸郡戎、夏皆起兵应之。胤军于仲桥;石生婴城自守,后赵中山公虎帅骑二万救之。九月,虎大破赵兵于义渠,胤奔还上邽。虎乘胜追击,枕尸千里。上邽溃,虎执赵太子熙、南阳王胤及其将王公卿校以下三千馀人,皆杀之,徙其台省文武、关东流民、秦雍大族九千馀人于襄国;又坑五郡屠各五千馀人于洛阳。进攻集木且羌于河西,克之,俘获数万,秦、陇悉平。氐王蒲洪、羌酋姚戈仲俱降于虎,虎表洪监六夷军事,弋仲为六夷左都督。徙氐、羌十五万落于司、冀州。
《资治通鉴》记载了晋朝时期的历史,涉及多个方面。下面将对原文进行逐句释义:
- 诗句翻译:
- 平南军司刘胤为江州刺史:
刘胤被任命为江州刺史。
- 陶侃、郗鉴皆言胤非方伯才:
陶侃、郗鉴都认为刘胤不是一方诸侯的才能,但司徒王导不认同他们的看法。
- 或谓导子悦曰:
有人对王导的儿子王悦说:“现在国家遭受大难之后,朝廷的纲纪已经松懈。从江陵到建康有三千多里,流民多达数万,这些百姓分布在江州,而江州是国家的南藩,又是要害之地,如果刘胤以奢侈的性格治理此地,那么如果没有外敌的侵扰,恐怕内部就会出现问题。”
王悦认为温峤的意图是想要稳定局势。
- 秋,八月,赵南阳王胤帅众数万自上邽趣长安:
在秋季,八月,赵南阳王刘胤率领数万人从上邽出发前往长安。
- 陇东、武都、安定、新平、北地、扶风、始平诸郡戎、夏皆起兵应之:
陇东、武都、安定、新平、北地、扶风、始平等各郡的戎族和夏族纷纷起兵响应。
- 石生婴城自守:
石生在城中坚守。
- 后赵中山公虎帅骑二万救之:
后赵的中山公石虎率骑兵两万人前去救援。
- 九月,虎大破赵兵于义渠:
九月,石虎在义渠大败赵军的兵力。
- 胤奔还上邽:
刘胤逃回上邽。
- 虎乘胜追击,枕尸千里:
石虎趁胜追击,一路追赶至数千里之遥。
- 执太子熙、淮南王允、西河王朗、太原王洋前部将张泓等三千余人皆杀之:
石虎俘虏了赵太子刘熙、淮南王刘允、西河王刘朗、太原王司马朗的前部将张泓等人,共计三千余人并全部杀死。
- 收五郡屠各五千馀人,纵火大掠五万余口:
石虎又俘虏了五郡的屠各族人五千多人,放火烧毁了他们的村庄,然后屠杀了五万多人。
- 坑五郡屠各五千馀人于洛阳:
石虎还在洛阳处决了五郡的屠各族人五千多人。
- 又坑五郡屠各五千馀人于咸阳:
石虎还在咸阳处决了五郡的屠各族人五千多人。
- 氐、羌酋帅共降于虎:
氐族、羌族的酋长们都向石虎投降。
- 帝遣右卫将军靳准监六夷军事,弋仲为六夷左都督:
晋帝派遣右卫将军靳准监管六夷军事,而让石弋仲担任六夷左都督。
这首诗描绘了晋朝末年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和人物动态。诗中描述了刘胤被任命为江州刺史,以及陶侃和郗鉴对于他是否胜任的质疑。同时,也提到了后赵石虎的军事行动,包括他在义渠大败赵军的兵力,以及追击至数千里之远。最后,诗中还记录了石虎俘虏并杀害了大量的赵军和屠各族人,以及他在洛阳和咸阳处决了五郡屠各族人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