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赵徐州从事兰陵硃纵斩刺史郭祥,以彭城来降,赵将王朗攻之,纵奔淮南。
慕容仁遣兵袭新昌,督护新兴王寓击走之,遂徙新昌入襄平。
显宗成皇帝中之上咸康元年(乙未,公元三三五年)
春,正月,庚午朔,帝加元服。大赦,改元。
成、赵皆大赦,成改元玉恒,赵改元建武。
成主期立皇后阎氏,以卫将军尹奉为右丞相,骠骑将军、尚书令王瑰为司徒。
赵王虎命太子邃省可尚书奏事,唯祀郊庙、选牧守、征伐、刑杀乃亲之。虎好治宫室,鹳雀台崩,杀典匠少府任汪;复使修之,倍于其旧。邃保母刘芝封宜城君,关预朝权,受纳贿赂,求仕进者多出其门。
慕容皝置左、右司马,以司马韩矫、军祭酒封弈为之。
司徒导以赢疾,不堪朝会,三月,乙酉,帝幸其府,与群臣宴于内室,拜导并拜其妻曹氏。侍中孔坦密表切谏,以为帝初加元服,动宜顾礼,帝从之。坦又以帝委政于导,从容言曰:“陛下春秋已长,圣敬日跻,宜博纳朝臣,谘诹善道。”导闻而恶之,出坦为廷尉。坦不得意,以疾去职。
资治通鉴
卷九十五·晋纪十七 译文及赏析
诗句翻译:
赵徐州从事兰陵硃纵斩刺史郭祥,以彭城来降,赵将王朗攻之,纵奔淮南。
这句描述了一个历史事件,其中赵徐州从事兰陵的朱纵成功刺杀了刺史郭祥,随后赵国将领王朗进攻朱纵,朱纵于是投奔到淮南地区。
慕容仁遣兵袭新昌,督护新兴王寓击走之,遂徙新昌入襄平。
此句反映了慕容仁派遣军队袭击新昌,而新兴王寓成功地击退了入侵者,最终将新昌迁移至襄平。
显宗成皇帝中之上咸康元年(乙未,公元三三五年)
这一句提供了时间背景,标明了事件发生的年代为晋朝咸康元年。
赏析:
在分析这首诗时,我们首先看到其结构上的严谨性。全诗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从“十二月”起,到“三月”,再到“正月”,每一部分都紧扣时间节点,体现了历史的连续性和事件的连贯性。这种叙事手法有效地引导读者理解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及其影响。
诗歌中的用词精确且具有强烈的视觉感。例如,“赵徐州从事兰陵硃纵斩刺史郭祥”中的“斩”字,不仅描述了一种行动,还带有一定的决断意味;“徙新昌入襄平”中的“徙”字则暗示了迁徙的动态过程。这些动词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使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看到那一幕历史性的时刻。
诗歌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对话形式,如“王朗攻之”中的“王朗”和“纵奔淮南”,这不仅增加了文本的戏剧性,也使得叙述更具动感和紧迫感。这种对话的使用,使诗歌更加生动鲜活,更贴近读者的阅读体验。
通过对整个诗歌的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更是对那个时代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它展示了赵、赵、慕容仁等不同势力之间的互动,以及他们对于权力和领土的追求。通过这些细节的描述,诗人不仅展现了当时的战争和政治斗争,也表达了对于人性和权力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具体记录,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和历史反思。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再现,诗人展示了一个多面的古代世界,让读者能够在回顾过去的同时,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