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羡为长沙相,在郡贪残,庾冰与翼书属之。翼报曰:“殷君骄豪,亦似由有佳儿,弟故小令物情容之。大较江东之政,以妪煦豪强,常为民蠹;时有行法,辄施之寒劣。如往年偷石头仓米一百万斛,皆是豪将辈,而直杀仓督监以塞责。山遐为馀姚长,为官出豪强所藏二千户,而众共驱之,令遐不得安席。虽皆前宰之惛谬,江东事去,实此之由。兄弟不幸,横陷此中,自不能拔足于风尘之外,当共明目而治之。荆州所统二十馀郡,唯长沙最恶;恶而不黜,与杀督监者复何异邪!”遐,简之子也。
翼以灭胡取蜀为己任,遣使东约燕王皝,西约张骏,刻期大举。朝议多以为难,唯庾冰意与之同,而桓温、谯王无忌皆赞成之。无忌,承之子也。
秋,七月,赵汝南太守戴开帅数千人诣翼降。丁巳,下诏议经略中原。翼欲悉所部之众北伐,表桓宣为都督司、雍、梁三州、荆州之四郡诸军事、梁州刺史,前趣丹水;桓温为前锋小督、假节,帅众入临淮;并发所统六州奴及车牛驴马,百姓嗟怒。
殷羡,字洪乔,陈郡长平县人。东晋官员,曾助陶侃平定苏峻之乱有功,官至豫章太守、光禄勋。成语“付诸洪乔”源于他的故事。
- 殷羡为官生涯:殷羡在担任江州刺史陶侃左长史和长沙相期间,表现出对贪腐的容忍,尽管这种行为最终导致了其被庾冰推荐给他的弟弟桓温。
- 政治背景分析:东晋时期的政治环境复杂,豪强地主与朝廷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殷羡的作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
- 历史评价:历史学家对殷羡的评价褒贬不一。一方面,他的行为在当时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他需要平衡不同势力的关系;但另一方面,他的贪腐行为也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效率。
- 文化影响:“付诸洪乔”这一成语,成为了后世对殷羡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体现了民间对于清廉与贪婪态度的差异。
殷羡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对权力、道德和社会变迁的一种深刻反思。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东晋时期的社会状况,也能够深入探讨权力如何影响个人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