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韬有宠于虎,太子宣恶之。右仆射张离领五兵尚书,欲求媚于宣,说之曰:“今诸侯吏兵过限,宜渐裁省,以壮本根。”宣使离为奏:“秦、燕、义阳、乐平四公,听置吏一百九十七人,帐下兵二百人;自是以下,三分置一,馀兵五万,悉配东宫。”于是诸公咸怨,嫌衅益深矣。
青州上言:“济南平陵城北石虎,一夕移于城东南,有狼狐千馀迹随之,迹皆成蹊。”虎喜曰:“石虎者,朕也;自西北徙而东南者,天意欲使朕平荡江南也。其敕诸州兵明年悉集,朕当亲董六师,以奉天命。”群臣皆贺,上《皇德颂》者一百七人。制:“征士五人出车一乘,牛二头,米十五斛,绢十匹,调不办者斩。”民至鬻子以供军须,犹不能给,自经于道树者相望。
康皇帝
显宗成皇帝下建元元年(癸卯,公元三四三年)
资治通鉴·卷九十七·晋纪十九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巨著,由北宋的司马光主编,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历史事件。本篇为其中的“晋纪”,主要讲述了晋朝的几位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包括秦公韬的得宠与太子宣的不满、张离寻求媚于宣的计谋,以及青州上报关于济南城北石虎移动的奇异现象等。
- 政治背景与人物关系:
- 太子宣对秦公韬的宠幸感到嫉妒,而右仆射张离则试图通过讨好太子宣来获得权力。他建议减少诸侯吏兵,以强化国家根基。
- 太子宣采纳了张离的建议,但随后诸侯吏兵的数量增加,进一步削弱了太子宣的权威。这一变化加深了诸公之间的矛盾,并导致了更多不满。
- 军事调整与民间苦难:
- 青州报告说济南平陵城的石虎一夜之间移动到了城东南,留下了狼狐上千迹的踪迹。这一异常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恐慌,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天意要使石虎平定江南。
- 为了应对这种不安,朝廷决定征集所有可用的士兵,并由康皇帝亲自指挥六师。这一决策加剧了民众的负担,许多人因无法承担军需费用而卖子求生。
- 文化与宗教:
- 在这一时期,宗教信仰也在逐渐发展。例如,乐平县出现了一位自称能预言未来的道教巫师,他的预言被认为是真实的,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及其对超自然力量的依赖。
- 同时,佛教也开始传入中国。根据《晋书》,佛教僧侣竺法兰来到洛阳,向当地居民传授佛教经典和礼仪,这表明佛教已经在中国扎根并开始影响社会。
《资治通鉴·卷九十七·晋纪十九》不仅记录了晋朝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动荡,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多样性和宗教信仰的复杂性。这些事件对于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动态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