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皝自将劲兵四万出南道,以慕容翰、慕容霸为前锋,别遣长史王寓等将兵万五千出北道,以伐高句丽。高句丽王钊果遣弟武帅精兵五万拒北道,自帅羸兵以备南道。慕容翰等先至,与钊合战,皝以大众继之。左常侍鲜于亮曰:“臣以俘虏蒙王国士之恩,不可以不报;今日,臣死日也!”独与数骑先犯高句丽阵,所向摧陷。高句丽阵动,大众因而乘之,高句丽兵大败。左长史韩寿斩高句丽将阿佛和度加,诸军乘胜追之,遂入丸都。钊单骑走,轻车将军慕舆泥追获其母周氏及妻而还。会王寓等战于北道,皆败没,由是皝不复穷追。遣使招钊,钊不出。
皝将还,韩寿曰:“高句丽之地,不可戍守。今其主亡民散,潜伏山谷;大军既去,必复鸠聚,收其馀烬,犹足为患。请载其父尸、囚其生母而归,俟其束身自归,然后返之,抚以恩信,策之上也。”皝从之。发钊父乙弗利墓。载其尸,收其府库累世之宝,虏男女五万馀口,烧其宫室,毁丸都城而还。

资治通鉴·卷九十七·晋纪十九

十一月,皝自将劲兵四万出南道,以慕容翰、慕容霸为前锋,别遣长史王寓等将兵万五千出北道,以伐高句丽。高句丽王钊果遣弟武帅精兵五万拒北道,自帅羸兵以备南道。慕容翰等先至,与钊合战,皝以大众继之。左常侍鲜于亮曰:“臣以俘虏蒙王国士之恩,不可以不报;今日,臣死日也!”独与数骑先犯高句丽阵,所向摧陷。高句丽阵动,大众因而乘之,高句丽兵大败。左长史韩寿斩高句丽将阿佛和度加,诸军乘胜追之,遂入丸都。钊单骑走,轻车将军慕舆泥追获其母周氏及妻而还。会王寓等战于北道,皆败没,由是皝不复穷追。遣使招钊,钊不出。

皝将还,韩寿曰:“高句丽之地,不可戍守。今其主亡民散,潜伏山谷;大军既去,必复鸠聚,收其馀烬,犹足为患。请载其父尸、囚其生母而归,俟其束身自归,然后返之,抚以恩信,策之上也。”皝从之。发钊父乙弗利墓。载其尸,收其府库累世之宝,虏男女五万馀口,烧其宫室,毁丸都城而还。

赏析:

此诗反映了东晋时期的历史事件——高句丽的征伐。文中描述了东晋将领慕容及其部下在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中如何巧妙运用策略并取得胜利的情景。通过细致的描述和人物心理的刻画,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同时,诗中也展示了东晋军事领袖的智慧和决断力。

诗歌开头便直接引入了战争的背景,通过“资治通鉴·卷九十七·晋纪十九”这一历史事件的名称,读者可以迅速进入这个历史场景中。接着,作者详细叙述了慕容及其部下在南道和北道的行动,以及他们在面对高句丽王钊时的策略运用。这种描述不仅让读者了解到了战役的具体过程,也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动态感和紧张气氛。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每一个角色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例如,左常侍鲜于亮的忠诚与牺牲精神,左长史韩寿的智慧与谋略,以及其他将领如慕容翰、慕容霸的勇气与坚韧等。这些人物的形象塑造使得整个历史事件更加立体和真实。

诗歌在结尾部分通过展示慕容及其部下的胜利和对高句丽的处置,传递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英雄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勇士,更是能够审时度势、用智谋赢得胜利的人。这种智慧和策略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尤为重要和宝贵。

《资治通鉴·卷九十七·晋纪十九》不仅是一次对过去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代人的一次启示。通过对这段历史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人性的复杂性,从而更好地把握未来的方向和挑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