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月,燕王皝使慕容恪攻高句丽,拔南苏,置戍而还。
十二月,张骏伐焉耆,降之。是岁,骏分武威等十一郡为凉州,以世子重华为刺史;分兴晋等八郡为河州,以宁戎校尉张瓘为刺史;分敦煌等三郡及西域都护等三营为沙州,以西胡校尉杨宣为刺史。骏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假凉王,督摄三州,始置祭酒、郎中、大夫、舍人、谒者等官,官员皆仿天朝而微变其名,车服旌族拟于王者。
赵王虎以冠军将军姚弋仲为持节、十郡六夷大都督、冠军大将军。弋仲清俭鲠直,不治威仪,言无畏避,虎甚重之。朝之大议,每与参决,公卿皆惮而下之。武城左尉,虎宠姬之弟也,尝入弋仲营,侵扰其部众。弋仲执而数之曰:“尔为禁尉,迫胁小民,我为大臣,目所亲见,不可纵也。”命左右斩之。尉叩头流血,左右固谏,乃止。
诗歌赏析
在《冬,十月,燕王慕容皝使慕容恪攻高句丽,拔南苏,置戍而还》中,通过描述燕王慕容皝派遣其将军慕容恪率领军队攻打高句丽,并成功夺取南苏,同时设置驻军点来强化防御的举措,展现了前燕政权的军事扩张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诗中的“南苏”,指的是今辽宁省抚顺市东苏子河与浑河合流处的地理位置;而“慕容恪”则是前燕的著名将领,此诗反映了他在此役中的卓越表现和军事才能。这首诗歌不仅描绘了军事行动的场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事件的关注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对这一历史时刻的叙述,诗人传达了对于当时政治局势、军事战略以及民族关系变迁的深刻思考和评价。
译文
冬季,十月,燕王慕容皝派遣他的将领慕容恪去进攻高句丽,占领了南苏(今辽宁省抚顺市东苏子河与浑河合流处),并在该地区设立了一个驻军点。
赏析
此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次重要的历史战役,展示了慕容恪作为将领的勇敢与智慧。南苏之战不仅是前燕国力展示的一个窗口,也是对外扩张策略的具体体现。诗中的“拔”、“置戍”等动词生动地描述了战役的过程,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此外,诗中提到的将领慕容恪和其背后的历史环境,也为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赏析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多角度进行解读:首先可以从战争的角度出发,分析其战术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其次可以从文学的角度考虑,探讨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最后可以关注诗歌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理解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价值。通过这种多维的分析方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欣赏诗歌本身,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它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