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犹以张举之言为信,乃积柴其旁,使裕以其私诱之,曰:“君更熟思,无为徒取灰灭!”炜正色曰:“石氏贪暴,亲帅大兵攻燕国都。虽不克而返,然志在必取。故运资粮、聚器械于东北者,非以相资,乃欲相灭也。魏主诛剪石氏,虽不为燕,臣子之心,闻仇雠之灭,义当如何?而更为彼责我,不亦异乎!吾闻死者骨肉下于土,精魂升于天。蒙君之惠,速益薪纵火,使仆得上诉于帝足矣!”左右请杀之,俊曰:“彼不惮杀身而徇其主,忠臣也!且冉闵有罪,使臣何预焉!”使出就馆。夜,使其乡人赵瞻往劳之,且曰:“君何不以实言?王怒,欲处君于辽、碣之表,奈何?”炜曰:“吾结发以来,尚不欺布衣,况人主乎!曲意苟合,性所不能。直情尽言,虽沉东海,不敢避也!”遂卧向壁,不复与瞻言。瞻具以白俊,俊乃囚炜于龙城。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九十九 · 晋纪二十一
俊犹以张举之言为信,乃积柴其旁,使裕以其私诱之,曰:“君更熟思,无为徒取灰灭!”炜正色曰:“石氏贪暴,亲帅大兵攻燕国都。虽不克而返,然志在必取。故运资粮、聚器械于东北者,非以相资,乃欲相灭也。魏主诛剪石氏,虽不为燕,臣子之心,闻仇雠之灭,义当如何?而更为彼责我,不亦异乎!吾闻死者骨肉下于土,精魂升于天。蒙君之惠,速益薪纵火,使仆得上诉于帝足矣!”左右请杀之,俊曰:“彼不惮杀身而徇其主,忠臣也!且冉闵有罪,使臣何预焉!”使出就馆。夜,使其乡人赵瞻往劳之,且曰:“君何不以实言?王怒,欲处君于辽、碣之表,奈何?”炜曰:“吾结发以来,尚不欺布衣,况人主乎!曲意苟合,性所不能.直情尽言,虽沉东海,不敢避也!”遂卧向壁,不复与瞻言。瞻具以白俊,俊乃囚炜于龙城。
【译文】
司马睿(即东晋的开国皇帝)仍然信任张举的话,于是堆积柴草在旁边,让陶侃用私人的身份去引诱他,并对他说:“您再仔细想想,不要白白地去冒火。”王辉正气地说:“石虎贪婪残暴,亲自率领大军进攻燕国的京城。虽然没能攻克而回师,但他的目标就是要消灭燕国。所以,他在东北运送粮食和武器,并不是为了相互援助,而是为了共同灭亡。北魏的国主诛杀了石虎,虽然对燕国没有帮助,但我是作为他的臣子,听到我的仇人被消灭,我心中怎么能够忍受呢?而你反而要责备我,这是多么不同啊!我听说,死了的人的肉体归于尘土,但是精魂会升入天空。蒙受您的恩惠,请您尽快加柴起火,让我得以到陛下那里申诉吧!”司马睿的左右官员请求杀掉他,司马睿说:“他不怕牺牲自己来忠于他的君主,这是忠诚的臣子。再说冉闵有罪,这件事与我有什么关系呢?”然后让他出去住到宾馆里。到了晚上,又派他的同乡赵瞻前往看望他,并且对他说:“您为什么不把真实情况说出来?国王生气了,打算把他流放到辽东和碣石之间地区去,这该怎么办呢?”王辉回答说:“从我成年之后,还没有欺骗过普通人,更何况是君王呢!曲意逢迎,这是我的性格中不能够做到的。直言无讳地陈述事实,即使掉进东海淹死,我也不躲避。”于是就躺在墙边不再与赵瞻交谈。赵瞻把这些话全部告诉了司马睿,司马睿于是就将王辉囚禁起来关押在龙城。
【注释】
资治通鉴:一部编年体的古代史书,记载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司马睿:东晋的开国皇帝,字景文,晋明帝的侄子。
张举:指王导。
柴草:一种易燃材料,用来生火。
陶侃:东晋初期的名将,曾任大将军、荆江二州刺史等职务,封武冈侯。
结发:束发,古代男子成年以后束起头发表示成年。
“忠”指忠诚。
冉闵:字永阳,小字棘奴。西晋末年军阀。
辽、碣之表:指辽河和碣石之间的地区。
【赏析】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古代史书,它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
本诗描述了司马睿与王辉之间的对话。王辉是一个忠诚的臣子,他对司马睿说出了石虎的真实想法和动机。司马睿听了王辉的话后,决定将他囚禁起来。
我们可以看出司马睿是一位明智的统治者。他能够听取下属的建议,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作为一个统治者,需要有勇气和智慧去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