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治卢悚入宫事,收尚书陆始付廷尉,免桓秘官,连坐者甚众;迁毛安之为右卫将军,桓秘由是怨温。三月,温有疾,停建康十四日,甲午,还姑孰。
夏,代王什翼犍使燕凤入贡于秦。
秋,七月,己亥,南郡宣武公桓温薨。初,温疾笃,讽朝廷求九锡,屡使人趣之。谢安、王坦之故缓其事,使袁宏具草。宏以示王彪之,彪之叹其文辞之美,因曰:“卿固大才,安可以此示人!”谢安见其草,辄改之,由是历旬不就。宏密谋于彪之,彪之曰:“闻彼病日增,亦当不复支久,自可更小迟回。”宏从之。温弟江州刺史冲,问温以谢安、王坦之所任,温曰:“渠等不为汝所处分。”其意以为,己存,彼必不敢立异,死则非冲所制;若害之,无益于冲,更失时望故也。温以世子熙才弱,使冲领其众。于是桓秘与熙弟济谋共杀冲,冲密知之,不敢入。俄顷,温薨,冲先遣力士拘录熙、济而后临丧。秘遂被废弃,熙、济俱徙长沙。诏葬温依汉霍光及安平献王故事。冲称温遗命,以少子玄为嗣,时方五岁,袭封南郡公。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三 · 晋纪二十五
诗句释义与译文对照
诗句: “温治卢悚入宫事,收尚书陆始付廷尉,免桓秘官,连坐者甚众;迁毛安之为右卫将军,桓秘由是怨温。”
译文: 温处理了卢悚进入宫中的事,逮捕了尚书陆始并交付给廷尉,免去了桓秘的官职,牵连的人非常多。他升任毛安之为右卫将军,因此桓秘对温心生怨恨。
诗句: “三月,温有疾,停建康十四日,甲午,还姑孰。”
译文: 三月,温身患疾病,在建康停留了十四天,甲午,返回姑孰。
诗句: “夏,代王什翼犍使燕凤入贡于秦。”
译文: 夏季,代王拓跋什翼犍派遣燕凤入京朝贡于前秦。
诗句: “秋,七月,己亥,南郡宣武公桓温薨。”
译文: 秋季,七月己亥日,南郡宣武公桓温去世。
诗句: “初,温疾笃,讽朝廷求九锡,屡使人趣之。谢安、王坦之故缓其事,使袁宏具草。宏以示王彪之,彪之叹其文辞之美,因曰:‘卿固大才,安可以此示人!’谢安见其草,辄改之,由是历旬不就。”
译文: 当初,桓温病重,向朝廷请求加授九锡,多次派人催促这件事。谢安和王坦之故意拖延,派袁宏起草。袁宏将草稿展示给王彪之,王彪之说:“听说他病情加重,也不应该再拖得太久。自可稍稍延缓。”袁宏听从了这个建议。桓温的弟弟江州刺史桓冲问桓温关于谢安、王坦之所任命的事情,桓温说:“他们不会为你安排这些。”他认为,自己还在世,谢安等人必定不敢立异;如果死去,就不是桓冲所能控制;若害了谢安,没有益处于桓冲,反而会失去时望。桓温让世子桓熙负责他的家事,于是桓秘和桓熙弟桓济策划共同谋杀桓冲,桓冲暗中得知此事,但不敢进宫。片刻之间,桓温去世,桓冲先派遣力士拘捕了桓熙和桓济,然后才参加哀悼。桓秘于是被废黜,桓熙和桓济都被迁徙到长沙。诏命葬桓温依照汉代霍光及安平献王的惯例。桓冲按照遗嘱称少子玄为嗣子,时年五岁,继承了南郡公的爵位。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资治通鉴》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方式,更通过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心理活动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种叙事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动机,从而获得更为全面的历史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