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护军将军、散骑常侍王彪之卒。初,谢安欲增修宫室,彪之曰:“中兴之初,即东府为宫,殊为俭陋。苏峻之乱,成帝止兰台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营新宫。比之汉、魏则为俭,比之初过江则为侈矣。今寇敌方强,岂可大兴功役,劳扰百姓邪!”安曰:“宫室弊陋,后世谓人无能。”彪之曰:“凡任天下之重者,当保国宁家,缉熙政事,乃以修室为能邪?”安不能夺其议,故终彪之之世,无所营造。
十二月,临海太守郗超卒。初,超党于桓氏,以父愔忠于王室,不令知之。及病甚,出一箱书授门生曰:“公年尊,我死之后,若以哀惋害寝食者,可呈此箱;不尔,即焚之。”既而愔果哀惋成疾,门生呈箱,皆与桓温往反密计。愔大怒曰:“小子死已晚矣!”遂不复哭。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四·晋纪二十六

壬寅,护军将军、散骑常侍王彪之逝世。初,谢安想要扩建宫室,王彪之说:”中兴之初,就在东府建宫殿,非常简陋。苏峻之乱时,成帝只在兰台都坐,几乎不能遮挡寒暑,因此重新修建新宫室。与汉、魏相比是节俭的,与当初过江来时就是奢侈的了。现在敌军强大,怎么可以大动干戈,劳烦百姓呢?”谢安说:”宫室简陋破旧,后人会说我们无能。”王彪之说:”凡是承担天下重任的大臣,应当保国安家,治理好政务,难道只有修造房屋才是本领吗?”谢安无法改变他的建议,因此在王彪之在位期间,没有修建任何建筑。
十二月,临海太守郗超去世。初期,郗超与桓氏结党,因为他的父亲愔忠于王室,不让他知道这个秘密。及至病重时,拿出一个箱子交给门生说:“您年岁已高,我死后,如果因悲伤而影响饮食睡眠的,就打开这个箱子;不然的话,就把它烧掉。”然后愔果然因悲哀过度而生病,门生打开箱子,里面都是与桓温反目的密计。愔大怒说:“你们这些小子,已经太迟了!”于是再也不哭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两位历史人物——王彪之和郗超的不同选择,展现了他们在面临国家存亡关头时的不同态度和决策方式。王彪之坚持简朴治国的理念,反对大兴土木,认为这样会劳民伤财;而郗超则主张积极应对危机,尽管这可能意味着要牺牲个人的舒适和安逸。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两位历史人物的性格差异,也体现了他们对待国家命运的不同态度。
诗中“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四 · 晋纪二十六”,指的是《资治通鉴》这部史书中的第一百二十四卷,记载了东晋时期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其中涉及了王彪之、谢安等历史人物的故事,以及他们的政治见解和决策。
此诗通过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描述,强调了个人在面对国家大事时应持有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同时,也反映出历史的复杂性和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历史的机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