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雍阉茂,一年。
安皇帝乙隆安二年(戊戌,公元三九八年)
春,正月,燕范阳王德自鄴帅户四万南徙滑台。魏卫王仪入鄴,收其仓库。追德至河,弗及。
赵王麟上尊号于德,德用兄垂故事,称燕王,改永康三年为元年,以统府行帝制,置百官。以赵王麟为司空、领尚书令,慕容法为中军将军,慕舆拔为尚书左仆射,丁通为右仆射。麟复谋反,德杀之。
庚子,魏王珪自中山南巡至高邑,得王永之子宪,喜曰:“王景略之孙也。”以为本州中正,领选曹事,兼掌门下。至鄴,置行台,以龙骧将军日南公和跋为尚书,与左丞贾彝帅吏兵五千人镇鄴。
珪自鄴还中山,将北归,发卒万人治直道,自望都凿恒岭至代五百馀里。珪恐已既去,山东有变,复置行台于中山,命卫王仪镇之;以抚军大将军略阳公遵为尚书左仆射,镇勃海之合口。右将军尹国督租于冀州,闻珪将北还,谋袭信都;安南将军长孙嵩执国,斩之。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 · 晋纪三十二》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周朝至宋朝共1362年的史事。在这部书中,“著雍阉茂,一年”这句话表达了时间的概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1. 诗句翻译
  • “著雍阉茂,一年”:指的是在这一年中,出现了重要的变革或事件。
  1. 关键词注释
  • “著雍”:可能指某个重要事件的开始或某种新气象的出现。
  • “阉茂”:可能是指通过某种改革或整顿来增强国家力量。
  • “一年”:这里特指这一年的时间跨度。
  1. 译文
  • “安皇帝乙隆安二年(戊戌,公元三九八年)”:这是该诗所处历史时期的年份。
  • “春,正月,燕范阳王德自鄴帅户四万南徙滑台。”:描述了燕国的范阳王德在正月带领四千人南迁到滑台的事件。
  • 赵王麟上尊号于德,德用兄垂故事,称燕王,改永康三年为元年,以统府行帝制,置百官。:描述了赵王麟向范阳王德上尊号,范阳王德模仿哥哥的行为,自称燕王,并更改了年号和行政机构设置。
  • “以赵王麟为司空、领尚书令,慕容法为中军将军,慕舆拔为尚书左仆射,丁通为右仆射。”:列出了赵王麟的官职和职责。
  • “麟复谋反,德杀之。”:赵王麟再次谋反被范阳王德处死。
  1. 赏析:《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 · 晋纪三十二》通过对这一年中重大事件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动态。范阳王德的南迁和赵王麟的上尊号等事件,显示了当时的权力斗争和地方势力的活跃。同时,赵王麟的谋反和范阳王德的处置,也反映出权力的集中与分散以及统治者的策略和决策。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