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宝至乙连,长上段速骨、宋赤眉等因众心之惮征役,遂作乱。速骨等皆高阳王隆旧队,共逼立隆子高阳王崇为主,杀乐浪威王宙、中牟熙公段谊及宗室诸王。河间王熙素与崇善,崇拥佑之,故独得免。燕主宝将十馀骑奔司空农营,农将出迎,左右抱其腰,止之,曰:“宜小清澄,不可便出。”农引刀将斫之,遂出见宝,又驰信追慕舆腾。癸未,宝、农引兵还趣大营,讨速骨等。农营兵亦厌征役,皆弃仗走,腾营亦溃。宝、农奔还龙城。长乐王盛闻乱,引兵出迎,宝、农仅而得免。
会稽王道子忌王、殷之逼,以谯王尚之及弟休之有才略,引为腹心。尚之说道子曰:“今方镇强盛,宰相权轻,宜密树腹心于外以自籓卫。”道子从之,以甚司马王愉为江州刺史,都督江州及豫州之四郡军事,用为形援,日夜与尚之谋议,以伺四方之隙。
诗句: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晋纪三十二
译文:宝到达乙连,高阳王隆的部将段速骨和宋赤眉等人因为大家对征役的畏惧,就发动了叛乱。这些叛军都是高阳王隆的旧部下,他们一起逼迫立高阳王隆的儿子高阳王崇为首领,并杀害了乐浪威王宙、中牟熙公段谊和宗室诸王。
注释: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卷一百一十,指的是这部史书中的第110卷,即关于晋朝的历史记载。晋纪三十二,则是这部史书中关于晋朝的第32章记录。
赏析: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历史动荡的场景。晋朝的一位王子在被派往边境巡视时,遭遇了叛军的袭击。叛军是由高阳王隆的部下组成的,他们对朝廷的征役感到恐惧,于是发动了叛乱。这场叛乱导致了一些宗室成员被杀,包括乐浪威王宙和中牟熙公段谊。然而,河间王熙由于和高阳王隆关系较好,因此得以幸免。此外,燕主慕容宝在被围困后,得到了司空农的援助,才得以逃脱。这一系列的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以及人们对于征役的恐惧和反抗。同时,也展现了皇族内部的复杂关系和忠诚与背叛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