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魏主珪遣建义将军庾真、越骑校尉奚斤击库狄、宥连、侯莫陈三部,皆破之,追奔至大峨谷,置戍而还。
己卯,追尊帝所生母陈夫人为德皇太后。
夏,四月,鲜卑叠掘河内帅户五千降于西秦。西秦王乾归以河内为叠掘都统,以宗女妻之。
甲午,燕大赦。
会稽王道子有疾,且无日不醉。世子元显知朝望去之,乃讽朝廷解道子司徒、扬州刺史。乙未,以元显为扬州刺史。道子醒而后知之,大怒,无如之何。元显以庐江太守会稽张法顺为谋主,多引树亲党,朝贵皆畏事之。
燕散骑常侍馀超、左将军高和等坐谋反诛。
凉太子绍、太原公纂将兵伐北凉,北凉王业求救于武威王乌孤,乌孤遣骠骑大将军利鹿孤及杨轨救之。业将战,沮渠蒙逊谏曰:“杨轨恃鲜卑之强,有窥窬之志,绍、纂深入,置兵死地,不可敌也。今不战则有泰山之安,战则有累卵之危。”业从之,案兵不战。绍、纂引兵归。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晋纪三十三

原文:丙子,魏主珪遣建义将军庾真、越骑校尉奚斤击库狄、宥连、侯莫陈三部,皆破之,追奔至大峨谷,置戍而还。
己卯,追尊帝所生母陈夫人为德皇太后。
夏,四月,鲜卑叠掘河内帅户五千降于西秦。西秦王乾归以河内为叠掘都统,以宗女妻之。
甲午,燕大赦。
会稽王道子有疾,且无日不醉。世子元显知朝望去之,乃讽朝廷解道子司徒、扬州刺史。乙未,以元显为扬州刺史。道子醒而后知之,大怒,无如之何。元显以庐江太守会稽张法顺为谋主,多引树亲党,朝贵皆畏事之。
燕散骑常侍馀超、左将军高和等坐谋反诛。
凉太子绍、太原公纂将兵伐北凉,北凉王业求救于武威王乌孤,乌孤遣骠骑大将军利鹿孤及杨轨救之。业将战,沮渠蒙逊谏曰:“杨轨恃鲜卑之强,有窥窬之志,绍、纂深入,置兵死地,不可敌也。今不战则有泰山之安,战则有累卵之危。”业从之,案兵不战。绍、纂引兵归。

译文:
三月二十七日,北魏国主拓跋派建义将军庾真、越骑校尉奚斤进攻库狄、宥连、侯莫陈三个部落,全部获胜,追击逃敌到达大峨谷,设置戍所返回。
四月初五,追尊安帝所生的母亲陈夫人为德皇太后。
夏季,四月,鲜卑族的叠掘河内地区首领带领五千户投降了西秦。西秦国王秃发乾归任命河内地区为叠掘都统,并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该首领。
初八,前燕国实行大赦。
会稽王司马道子生病,常常不清醒时饮酒。世子司马元显知道朝中大臣对他疏远,于是暗示朝廷撤掉司马道子的司徒职位和扬州刺史职务。十二日,朝廷任命司马元显为扬州刺史。司马道子酒醒后发现,非常生气,但无可奈何。司马元显让会稽人张法顺担任自己的谋士,拉拢了许多亲信,朝中的权贵都非常惧怕他。
前燕的散骑常侍余超、左将军高和等人因为谋反被诛杀。
前凉的太子李绍、太原公李纂率领军队讨伐北凉,北凉王李业向武威王秃发的乌孤求助,秃发乌孤派遣骠骑大将军秃发利鹿孤以及杨轨救援他。李业准备开战,沮渠蒙逊劝谏说:“杨轨依靠着鲜卑的强大势力,有觊觎非分之想,李绍、李纂深入敌境,把军队布置在绝境之上,难以战胜。现在如果不战则可保安全,出战则如同堆叠起来的蛋一样危险。”李业听从他的建议,没有发起战斗。李绍、李纂率军撤退。

注释:

  • 丙子:日期,指三月初六日。
  • 魏主珪:指北魏国主拓跋焘。
  • 庾真奚斤:北魏将领。
  • 寇狄、宥连、侯莫陈:均为北魏部落名称。
  • 西秦:指西秦乞伏氏建立的国家。
  • 凉太子绍太原公纂:指前凉的两位王子。
  • 武威王乌孤:指秃发乌孤(秃发利鹿孤)。
  • 利鹿孤及杨轨:指秃发利鹿孤和杨轨。
  • 业将战:指李业准备开战。
  • 沮渠蒙逊:指沮渠蒙逊劝阻李业不要交战。
  • 泰山之安累卵之危:出自《论语》,比喻危险的境地就像泰山稳固而不可倾覆,而像鸡蛋一样极易破碎。这里形容李业不战可以保持安稳,而出战则可能陷入危险。
  • 大赦:指前燕实行的大赦令。
  • 会稽王道子:指前燕国的主事大臣兼会稽王司马道子。
  • 世子元显:指司马元显,前燕国的主事者,世子即太子的意思。
  • 庐江太守:指张法顺的官职。
  • 凉太子绍、太原公纂:指前凉的两位王子。
  • 武威王乌孤:指秃发乌孤(秃发利鹿孤),也是前凉的一位重要人物。
  • 积石都统:指杨轨被任命为河内的都统。

赏析:
本篇主要叙述了前燕国内的政治斗争和军事行动,涉及的人物包括前燕国主拓跋、司马道子、沮渠蒙逊等。文章通过描绘这些人物之间的互动,展示了他们之间的权力争夺和政治策略。同时,文章也反映了前燕国内部的矛盾和危机,以及外部的压力和挑战。整篇文章语言简洁明了,叙事清晰有序,充分展现了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