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孤谓群臣曰:“陇右、河西,本数郡之地,遭乱分裂至十馀国,吕氏、乞伏氏、段氏最强。今欲取之,三者何先?”杨统曰:“乞伏氏本吾之部落,终当服从。段氏书生,无能为患,且结好于我,攻之不义。吕光衰耄,嗣子微弱,纂、弘虽有才而内相猜忌,若使浩亹、廉川乘虚迭出,彼必疲于奔命,不过二年,兵劳民困,则姑臧可图也。姑臧举,则二寇不待攻而服矣。”乌孤曰:“善。”
二月,丁亥朔,魏军大破高车二十馀部,获七万馀口,马三十馀万匹,牛羊百四十馀万头。卫王仪别将三万骑绝漠千馀里,破其七部,获二万馀口,马五万馀匹,牛羊二万馀头。高车诸部大震。
林邑王范达陷日南、九真,遂寇交趾,太守杜瑗击破之。
庚戌,魏征虏将军庾岳破张超于勃海,斩之。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一十一 · 晋纪三十三

乌孤谓群臣曰:“陇右、河西,本数郡之地,遭乱分裂至十馀国,吕氏、乞伏氏、段氏最强。今欲取之,三者何先?”杨统曰:“乞伏氏本吾之部落,终当服从。段氏书生,无能为患,且结好于我,攻之不义。吕光衰耄,嗣子微弱,纂、弘虽有才而内相猜忌,若使浩亹、廉川乘虚迭出,彼必疲于奔命,不过二年,兵劳民困,则姑臧可图也。姑臧举,则二寇不待攻而服矣。”乌孤曰:“善。”

译文:

乌孤对群臣说:“陇右、河西,原本是数郡的地方,遭遇战乱后分裂成十多个小国,吕氏、乞伏氏、段氏是最强大的。现在我打算夺取他们,这三者中,哪一位是首要的呢?”杨统说:“乞伏氏本来是我的部落,最后一定会顺从我们。段氏只是书生,无法构成威胁,而且我们和他们也结盟了,攻打他们是不符合道义的。吕光年老体弱,他的儿子们都很年轻且互相猜忌,如果让浩亹和廉川乘虚而入,他们必定会疲于奔命,不出两年时间,就会因为兵疲民困,那么姑臧就可以趁机攻下了。姑臧攻克之后,那两位敌人就不会再抵抗了。”乌孤说:“好。”

诗句:

林邑王范达陷日南、九真,遂寇交趾,太守杜瑗击破之。

庚戌,魏征虏将军庾岳破张超于勃海,斩之。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晋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其中涉及到几个重要的军事和政治决策。首先,乌孤询问如何对付最强的三个对手:吕氏、乞伏氏和段氏。杨统给出了一个策略建议,即首先联合乞伏氏并削弱吕氏和段氏的力量。这个策略基于对敌情的分析,认为只有联合最强大的盟友才能有效地对抗其他两国。然后,诗歌提到了林邑王范达在南方地区的侵略行为以及魏征虏将军庾岳在渤海地区的军事行动。这些历史事件展示了晋朝时期的复杂局势和军事斗争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动态和战争策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