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乞伏益州与吐谷浑王视罴战于度周川,视罴大败,走保白兰山,遣子宕岂为质于西秦以请和,西秦王乾归以宗女妻之。
凉建武将军李鸾以兴城降于秃发乌孤。
十一月,以琅邪王德文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征虏将军元显为中领军,领军将军王雅为尚书左仆射。
辛亥,魏王珪命尚书吏部郎邓渊立官制,协音律,仪曹郎清河董谧制礼仪,三公郎王德定律令,太史令晁崇考天象,吏部尚书崔宏总而裁之,以为永式。渊,羌之孙也。
杨轨、王气基帅户数千自归于西平王乌孤。
十二月,己丑,魏王基珪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天兴。命朝野皆束发加帽;追尊远祖毛以下二十七人皆为皇帝;谥六世祖力微曰神元皇帝,庙号始祖;祖什翼犍曰昭成皇帝;庙号高祖;父寔曰献神明皇帝。魏之旧俗,孟夏祀天及东庙,季夏帅众却霜于阴山,孟秋祀天于西郊。至是,始依仿古制,定郊庙朝飨礼乐,然惟孟夏祀天亲行,其馀多有司摄事。又用崔宏议,自谓黄帝之后,以土德王。徙六州二十二郡守宰、豪杰二千家于代都,东至代郡,西及善无,南极阴馆,北尽参合,皆为畿内,其外四方、四维置八部师以监之。
”`
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二
西秦乞伏益州与吐谷浑王视罴战于度周川,视罴大败,走保白兰山,遣子宕岂为质于西秦以请和,西秦王乾归以宗女妻之。
凉建武将军李鸾以兴城降于秃发乌孤。
十一月,以琅邪王德文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征虏将军元显为中领军,领军将军王雅为尚书左仆射。辛亥,魏王珪命尚书吏部郎邓渊立官制,协音律,仪曹郎清河董谧制礼仪,三公郎王德定律令,太史令晁崇考天象,吏部尚书崔宏总而裁之,以为永式。渊,羌之孙也。
杨轨、王气基帅户数千自归于西平王乌孤。
十二月,己丑,魏王珪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天兴。命朝野皆束发加帽;追尊远祖毛以下二十七人皆为皇帝;谥六世祖力微曰神元皇帝,庙号始祖;祖什翼犍曰昭成皇帝;庙号高祖;父寔曰献神明皇帝。魏之旧俗,孟夏祀天及东庙,季夏帅众却霜于阴山,孟秋祀天于西郊。至是,始依仿古制,定郊庙朝飨礼乐,然惟孟夏祀天亲行,其馀多有司摄事。又用崔宏议,自谓黄帝之后,以土德王。徙六州二十二郡守宰、豪杰二千家于代都,东至代郡,西及善无,南极阴馆,北尽参合,皆为畿内,其外四方、四维置八部师以监之。
译文:
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二,记载了晋安帝乙隆安二年(戊戌,公元三九八年)的大事。 春季,正月,燕国范阳王拓跋德从邺城率领四万户南迁滑台。北魏卫王拓跋仪进入邺城后,没收了他们的仓库。追到黄河边,未能追上。
夏季,四月,魏国的中山王拓跋圭巡视到了高邑,收容了他的儿子拓跋宪。他很高兴地说:“王景略是我的孙子。”于是任命他为本州的中正官,兼管选曹事务,并担任掌门下职务。后来他到达邺城,设置了一个行台,任命龙骧将军日南公和跋为尚书,并与左丞贾彝带领五千名官兵镇守邺城。
冬季,十月,任命琅邪王司马德文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征虏将军元显为中领军,领军将军王雅为尚书左仆射。辛亥日,魏王拓跋圭命令尚书吏部郎邓渊制定官职制度,协调音律,仪曹郎清河人董谧制定礼仪,三公郎王德制定法律令条,太史令晁崇考察天文现象,吏部尚书崔宏综合各方面的建议来确立制度,作为永久的标准。邓渊是羌族的后代。
杨轨、王气基率领几千户民众归顺于西平王拓跋乌孤。
己丑日,北魏国王拓跋圭即位称帝,实行大赦,更改年号为“天兴”。他下令朝廷内外都束发加帽;追尊祖先毛以下的二十七人都为皇帝;给六代祖先拓跋力的谥号为神元皇帝,庙号为始祖;给祖父拓跋什翼犍的谥号为昭成皇帝;给他父亲的谥号为献明皇帝。北魏的旧俗是每年孟夏祭祀天帝和东庙,季夏时率领百姓在阴山避开霜冻。孟秋的时候祭祀天帝在西郊举行。此时开始按照古代的制度来确定郊庙的祭享仪式和音乐,然而只有孟夏祭祀天帝的仪式是亲自执行的,其余的大多由官员代替。他又采纳了崔宏的建议,自认为黄帝以后就是以土德称王者。他把六个州的二十二个郡守宰以及豪杰两千户人家迁徙到代都,东到代郡,西到善无,南面南极阴馆,北面最远到参合,都是京城的范围内。其他的地方和方向设置八个部门监管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