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骧子超收合三千馀家据南皮,自号乌桓王,抄掠诸郡。魏王珪命庾岳讨之。
杨轨屯廉川,收集夷、夏,众至万馀。王乞基谓轨曰:“秃发氏才高而兵盛,且乞基之主也,不如归之。”轨乃遣使降于西平王乌孤。轨寻为羌酋梁饥所败,西奔亻零海,袭乙弗鲜卑而据其地。乌孤谓群臣曰:“杨轨、乞基归诚于我,卿等不速救,使为羌人所覆,孤甚愧之。”平西将军浑屯曰:“梁饥无经远大略,可一战擒也。”
饥进攻西平,西平人田玄明执太守郭幸而代之,以拒饥,遣子为质于乌孤。乌孤欲救之,群臣惮饥兵强,多以为疑。左司马赵振曰:“杨轨新败,吕氏方强,洪池以北,未可冀也。岭南五郡,庶几可取。大王若无开拓之志,振不敢言;若欲经营四方,此机不可失也。使羌得西平,华、夷震动,非我之利也。”乌孤喜曰:“吾亦欲乘时立功,安能坐守穷谷乎!”乃谓群臣曰:“梁饥若得西平,保据山河,不可复制。饥虽骁猛,军令不整,易破也。”遂进击饥,大破之。饥退屯龙支堡。乌孤进攻,拔之,饥单骑奔浇河,俘斩数万,以田玄明为四平内史。乐都太守田瑶、湟河太守张裯、浇河太守王稚皆以郡降,岭南羌、胡数万落皆附于乌孤。
诗句: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晋纪三十二译文:魏王拓跋圭从中山南巡至高邑,得到后燕王慕容德之子慕容宪,喜曰:“王景略之孙也。”命为本州中正,领选曹事,兼掌门下。
注释:资治通鉴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晋纪三十二是《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记录了晋安帝隆安二年(戊戌,公元398年)春季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活动。
赏析:此诗通过描述晋安帝隆安二年(戊戌,公元398年)春季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活动,展现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诗中描绘了北魏卫王拓跋仪进入邺城,收缴后燕在那里的仓库,又追击慕容德到黄河,没有追上的情景,展示了当时的战争局势。同时,诗中还提到了魏王拓跋圭从中山南巡至高邑,得后燕范阳王慕容德之子慕容宪,喜曰:“王景略之孙也。”命为本州中正,领选曹事,兼掌门下。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